一、外观与结构检测
-
- 缺陷检查:目视或放大镜观测端子排表面是否有裂纹、毛刺、变形或锐边。
- 镀层评估:检查铜导体镀层(如镀锡、镀镍)的均匀性,是否存在脱落、氧化或锈蚀。
-
- 使用卡尺、投影仪测量接线孔径、螺纹规格、导体夹持区域尺寸,确保与设计图纸或标准(如M4~M12螺纹)相符。
- 验证端子排厚度、安装孔间距等机械配合参数。
-
- 模拟导线插入,测试弹簧夹持力是否稳定(如施加额定扭矩后导线无滑脱)。
- 检查垫片防松动性能(如振动试验后连接点电阻变化≤5%)。
二、电气性能检测
-
- 微欧计法:在端子排两端施加恒定电流(通常10~100A),测量导体与端子接触点的电压降,计算电阻值(要求≤50μΩ)。
- 对比测试:同一批次抽检,电阻差异应小于平均值±10%。
-
- 通以额定电流(如125%标称电流),持续至温度稳定(通常2~4小时),红外热像仪监测温升(≤45K为合格)。
- 极端测试:短时过载(如200%电流)下,端子排不得出现熔融或绝缘损坏。
-
- 模拟短路工况(如6kA/1s),检测端子排是否发生熔焊、爆裂或永久变形。
三、材料性能测试
-
- 光谱仪检测铜材纯度(≥99.9%电解铜),确保导电率≥58MS/m。
- 杂质含量控制:铅、硫等元素占比需符合GB/T 5231标准。
-
- 厚度测试:X射线荧光法或金相切片法测量镀层厚度(如镀锡层≥8μm)。
- 附着力测试:划格法或胶带剥离试验,镀层脱落面积≤5%为合格。
四、机械强度测试
-
- 使用扭矩扳手对螺钉施加标准力矩(如M6螺钉为5.4N·m),重复5次后检查螺纹是否滑牙、变形。
-
- 模拟导线反复插拔(如500次循环),测试后接触电阻变化率≤10%,结构无松动。
五、环境适应性试验
-
- 按GB/T 2423.17进行中性盐雾试验(5%NaCl溶液,35℃持续96h),试验后端子排表面腐蚀面积≤5%,功能正常。
-
- 温度40℃、湿度93%条件下循环7天,检测绝缘电阻(≥10MΩ)和电气连续性。
-
- -40℃~+85℃快速温度循环(停留2h,转换时间≤5min),循环10次后无开裂或性能劣化。
六、安全与标志检查
-
- 酒精擦拭或摩擦试验后,额定电流、厂商标识等印刷信息应清晰可辨。
-
- 验证绝缘隔板或护套的阻燃等级(如UL94 V-0),以及爬电距离(≥8mm)是否符合标准。
七、检测流程建议
- 抽样规则:依据GB/T 2828.1进行批次抽样(通常AQL 1.0)。
- 周期检测:量产阶段每半年全项目检测,日常批次抽检至少覆盖外观、接触电阻、扭矩。
- 特殊环境加测:海洋平台等场景需增加盐雾试验频次,高温地区侧重温升性能验证。
上一篇:外部和内部接线检测下一篇:辅助器件铜导体的接线端子排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