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检测项目
1. 理化性质检测
- 表面活性剂浓度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或两相滴定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确保符合配方设计要求(通常需≥90%)。
- pH值 使用pH计测量溶液酸碱度,适配油藏地层水的pH范围(一般为6~8)。
- 溶解性与分散性 测试在不同矿化度水(如Na⁺、Ca²⁺、Mg²⁺)中的溶解稳定性,避免因盐析或沉淀失效。
- 粘度与流变性 采用流变仪测定溶液粘度,确保其在低渗透储层中的流动性。
2. 界面性能检测
- 界面张力(IFT) 核心指标!使用旋转滴张力仪测量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需达到超低水平(<10⁻² mN/m),以克服毛管阻力驱动残余油。
- 润湿性改变能力 通过接触角测量仪评估岩石表面润湿性(亲水/亲油性),表面活性剂应使岩石趋于中性或弱亲水,提高原油剥离效率。
- 乳化性能 观察油水乳化状态及稳定性,优化微乳液形成能力(粒径需<100 nm)。
3. 驱油效率评价
- 岩心驱替实验 模拟油藏条件(高温、高压),使用天然或人造岩心进行驱油实验,测定采收率增幅(需较水驱提高15%以上)。
- 吸附损耗测定 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计算表面活性剂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目标吸附量<1 mg/g岩石),减少有效成分损失。
- 渗透率保留率 检测驱替后岩心渗透率变化,防止因化学剂堵塞进一步降低低渗透储层导流能力。
4. 环境耐受性检测
- 耐温性 高温老化实验(如80~120℃下保持7天),测试活性剂溶液稳定性及性能保留率。
- 抗盐性 模拟高矿化度地层水(如总矿化度>20×10⁴ mg/L),验证界面张力维持能力。
- 长期稳定性 观察溶液在储存期的分层、沉淀现象,要求至少6个月内无相分离。
5. 环境与安全检测
- 生物降解性 参照OECD 301标准,评估28天内降解率(需>60%),确保环境友好。
- 生态毒性 测试对水生生物(如藻类、鱼类)的LC50/EC50值,符合《油田化学剂环保技术要求》(SY/T 6788-2010)。
- 重金属及有害物质 检测砷、汞、铅等含量,满足行业环保标准(如GB 5085.3)。
6. 经济性评价
- 最小有效浓度(CAC) 确定达到目标界面张力所需的最低浓度,降低使用成本。
- 驱油成本效益比 综合药剂成本、采收率提升及作业费用,计算吨油增产量经济阈值。
检测标准参考
- 中国石油行业标准:SY/T 5760-2019《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方法》
- 国际标准:API RP 63《Recommended Practices for Evaluation of Chemicals Used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6
8
12
13
17
18
15
16
15
16
16
14
17
18
28
16
22
18
19
2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