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射光束平行度检测的核心项目解析
一、发散角测量
- 使用准直仪配合位置传感器,测量光束在远场(如数米外)的光斑尺寸。
- 通过公式 �=arctan(Δ�/2�)θ=arctan(Δd/2L) 计算发散角(Δ�Δd为光斑直径变化,�L为传播距离)。 评判标准:工业激光器通常要求发散角<1 mrad,高精度场景需<0.1 mrad。
二、光束直径变化率检测
- 在多个固定距离点(如1m、5m、10m)测量光束直径,计算变化率。
- 使用CCD相机或光束分析仪捕捉光斑并提取直径数据。 评判标准:理想平行光束直径变化率趋近于0,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场景设定阈值。
三、光斑形状分析
- 采集光斑图像,计算椭圆度(长短轴比值)及强度分布均匀性。
- 使用软件分析光斑的环状结构或畸变(如桶形/枕形失真)。 评判标准:高质量平行光束的光斑接近圆形,且强度分布呈高斯或平顶分布。
四、波前平整度检测
- 采用干涉仪(如菲索干涉仪)生成干涉条纹,分析波前相位分布。
- 计算波前误差(RMS值)及峰谷值(PV值)。 评判标准:精密光学系统要求波前误差<λ/10(λ为波长)。
五、光轴稳定性测试
- 连续监测光束中心位置(如使用四象限探测器),记录偏移量。
- 结合振动隔离台,排除外部干扰,测试长期漂移特性。 评判标准:高稳定系统要求漂移量<1%光束直径/小时。
六、M²因子测定
- 测量光束在近场(聚焦位置)和远场的束腰直径及发散角。
- 通过公式 �2=��0�4�M2=4λπω0θ 计算(�0ω0为束腰半径,�θ为发散角)。 评判标准:工业激光器通常M²<1.3,单模光纤激光器可达M²≈1.05。
七、环境因素敏感性测试
- 在温控箱中模拟极端环境,监测发散角及光斑形变。
- 对比不同湿度下的光束指向稳定性。 评判标准:根据应用环境制定(如温度每变化1℃,发散角偏移<0.01 mrad)。
检测标准与场景适配
- 激光切割:侧重发散角与光斑直径稳定性,确保切口精度。
- 空间通信:严格要求波前平整度与光轴稳定性,减少信号衰减。
- 生物成像:重视光斑均匀性,避免成像伪影。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7
9
7
9
9
11
9
7
8
10
9
10
12
11
11
16
14
14
18
1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