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动植物油检测:核心检测项目与技术解析
一、理化指标检测(质量基础)
-
- 意义:反映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酸价过高表明油脂酸败(水解或氧化)。
- 标准:GB 2716-2018规定食用植物油酸价≤3 mg KOH/g(不同油种有差异,如花生油≤2.5)。
- 检测方法:滴定法(氢氧化钾中和游离酸)。
-
- 意义:衡量油脂氧化初期产生的过氧化物含量,值越高氧化程度越严重。
- 标准:一般≤0.25 g/100g(如大豆油)。
- 检测方法:碘量法或比色法。
-
- 检测目的:水分过高易导致微生物滋生,加速油脂变质。
- 方法:烘箱法(105℃加热至恒重)。
二、污染物与有毒物质检测(安全核心)
-
- 危害:强致癌物,高温加工或烟熏污染易导致超标。
- 标准:GB 2762-2022规定≤10 μg/kg。
-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
- 来源:花生油、玉米油易受霉变原料污染。
- 限值:≤20 μg/kg(GB 2761-2017)。
- 检测: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光度法。
-
- 污染途径:土壤、工业废水或加工设备迁移。
- 限值:铅≤0.1 mg/kg,无机砷≤0.1 mg/kg。
- 方法:原子吸收光谱(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三、掺假鉴别与真实性检测
-
- 地沟油鉴别:检测胆固醇含量、电导率异常及特定脂肪酸比例。
- 矿物油污染:GC法检测碳链长度(C10-C50异常峰)。
-
- 胆固醇检测:动物油含胆固醇,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等例外)。
- 脂肪酸组成分析:GC法测定特征脂肪酸(如牛羊油含C15:0)。
-
- 适用场景:进口大豆油、菜籽油需标注转基因信息。
- 方法:PCR扩增特定基因序列(如CaMV 35S启动子)。
四、营养与功能成分分析
-
- 意义:评估油脂营养价值(如Omega-3/6比例)。
- 方法:GC法分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
- 功能:天然抗氧化剂,小麦胚芽油、大豆油含量较高。
- 检测:HPLC法(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
-
- 危害:氢化工艺产生,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 限值:GB 28050-2011要求标注≥0.3 g/100g。
- 方法:红外光谱或GC法。
五、其他专项检测
-
- 来源:塑料容器迁移。
- 限值:DBP、DEHP等总量≤1.5 mg/kg(GB 31604.1-2015)。
-
- 重点对象:棉籽油(易含棉酚)、菜籽油。
- 方法:GC-MS/MS或LC-MS/MS多残留分析。
-
- 标准:GB 2760-2014规定限量(如TBHQ≤0.2 g/kg)。
- 检测:HPLC-紫外检测法。
六、质量控制的意义与趋势
- 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
- 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油脂标准
- 《中国油脂》期刊相关研究论文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8
19
21
25
24
24
25
31
26
33
27
20
27
29
21
26
25
27
24
2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