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镜检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16 22:38:47- 点击数: - 关键词:
实验室拥有众多大型仪器及各类分析检测设备,研究所长期与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始终以科学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检测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为全国科学材料研发领域服务平台。
立即咨询一、样本采集与处理
-
- 最佳时机:疟疾发热期(寒战发作后6-8小时),此时外周血中疟原虫密度最高。
- 亚种差异:恶性疟原虫在外周血中仅见环状体和配子体,需结合临床判断。
-
- 末梢血:耳垂或指尖穿刺采集,快速制备血膜。
- 静脉血:EDTA抗凝管采集,2小时内完成制片,避免虫体变形。
-
- 避免使用肝素抗凝(可能抑制染色)。
- 样本需标记患者信息及采血时间,室温保存不超过48小时。
二、血膜制备与染色
(一)厚薄血膜制备
项目 | 厚血膜 | 薄血膜 |
---|---|---|
目的 | 提高虫体检出率(浓缩血液) | 观察虫体形态与鉴别虫种 |
制备方法 | 取2-3μl血液,螺旋涂抹成直径1cm | 取1μl血液,推片形成单层红细胞层 |
溶血处理 | 需蒸馏水或缓冲液溶血 | 无需溶血 |
(二)染色方法
-
- 优点:细胞核(紫红色)与细胞质(蓝色)对比清晰,虫种鉴别更准确。
- 步骤:血膜甲醇固定后,用10%吉姆萨染液染色15-30分钟,pH 7.2缓冲液冲洗。
-
- 快速法:无需预先固定,染色时间短(5-10分钟),适用于急诊筛查。
- 局限性:细胞结构着色较浅,需经验判断。
-
- 染色液需定期过滤,避免沉淀干扰。
- 染色后血膜应呈淡紫色,若偏红(pH过低)或偏蓝(pH过高)需调整缓冲液。
三、显微镜检查要点
(一)镜检流程
- 低倍镜(10×)初筛:厚血膜扫描可疑区域(虫体呈蓝点状)。
- 油镜(100×)确认:观察薄血膜中红细胞内虫体形态。
- 计数规则:至少检查200个厚血膜视野或1000个红细胞(薄血膜)。
(二)疟原虫形态学鉴别
阶段 | 特征 | 恶性疟原虫特异性 |
---|---|---|
环状体 | 细胞质呈戒指状,核位于边缘 | 多感染同一红细胞,可见“双环征” |
滋养体 | 细胞质扩展呈阿米巴样,疟色素(褐黑色)出现 | 外周血中罕见,需结合临床表现 |
裂殖体 | 含8-24个裂殖子,疟色素聚集成团 | 间日疟裂殖体含12-24个裂殖子,恶性疟通常不可见 |
配子体 | 新月形(恶性疟雌配子体)或圆形(间日疟) | 恶性疟雌配子体呈“香蕉形”,雄配子体为“感叹号”形态 |
四、结果判读与报告规范
-
- 厚血膜:发现≥1个明确疟原虫。
- 薄血膜:红细胞内典型虫体结构(需排除染色杂质干扰)。
-
- 明确标注疟原虫种类(如: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
- 混合感染需注明各虫种比例。
-
- 临床高度怀疑疟疾时,需连续3天复查血片。
- 备注采样时间与患者发热史,避免假阴性。
五、质量控制与误差分析
-
- 假阴性:采血时机不当、血膜过厚、染色过度脱色。
- 假阳性:血小板或染料沉淀误判为环状体。
-
- 双人复核阳性样本,疑难样本需上级实验室确认。
- 定期参加WHO疟疾镜检能力测试(如EQA计划)。
六、镜检技术的局限性与发展
-
- 低原虫血症(<100个/μl)易漏诊,需结合快速抗原检测或PCR。
- 依赖人员经验,培训周期长(≥6个月)。
-
- AI辅助图像识别系统:灵敏度达98%,可缩短诊断时间。
- 数字显微镜远程会诊: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
结语
上一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下一篇:硫酸盐还原菌(SRB)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313
264
238
243
243
243
255
249
265
265
248
254
251
250
241
239
254
237
253
248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