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栉首蚤成虫形态鉴定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0 02:34:55- 点击数: - 关键词:
实验室拥有众多大型仪器及各类分析检测设备,研究所长期与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始终以科学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检测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为全国科学材料研发领域服务平台。
立即咨询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成虫形态鉴定检测项目详解
一、样本采集与预处理
- 样本来源:宿主毛发、皮肤刮取物或环境中的游离成虫(如地毯、窝垫)。
- 样本保存:75%酒精固定或干燥保存于载玻片。
- 预处理:体视显微镜(10×)初步筛选完整成虫标本,清除体表附着物。
二、检测项目与鉴别要点
1. 整体形态观察
- 体型:体长1-3 mm,侧扁,深棕色至黑色,体表具几丁质硬化特征。
- 运动特征:后足发达,跳跃能力显著(活体观察时)。
2. 头部结构
- 颊栉(Genal comb):
- 数量:猫栉首蚤具 8-10个横向排列的刺状颊栉,犬蚤(Ctenocephalides canis)仅6-7个。
- 排列方向:刺尖朝后下方倾斜,呈梳齿状(图1A)。
- 触角:
- 藏于触角沟内,分3节,末端膨大(雄蚤触角长于雌蚤)。
- 口器:刺吸式,无眼或具退化眼点。
3. 胸部结构
- 前胸栉(Pronotal comb):
- 胸部背板后缘具 单排16-18个刺状前胸栉,刺长大于间隙宽度(图1B)。
- 与犬蚤的区别:犬蚤前胸栉刺短,间隙宽于刺长。
- 足部特征:
- 后足胫节末端具 6根外侧端刺,第5对附节具单侧爪。
4. 腹部结构与生殖器
- 腹部节片:共10节,末端具感觉毛(性梳)。
- 雌雄鉴别:
- 雌虫:腹部末端钝圆,体内可见卵团(透明标本)。
- 雄虫:腹部末端上翘,具抱握器(图1C)。
- 受精囊:雌虫受精囊呈“C”形,透射光下可见内部结构。
5. 显微测量与比例计算
- 头长/头高比:猫栉首蚤头部长高比约为1:1,犬蚤头部较长(>1.2:1)。
- 颊栉第一刺长度:猫栉首蚤第一刺长约为第二刺的1.5倍。
三、检测方法与步骤
- 玻片制备:
- 氢氧化钾(10%)透明处理30分钟,蒸馏水冲洗。
- 加拿大树胶封片,光学显微镜(40×-100×)观察。
- 成像分析:数码显微镜拍摄特征区域(颊栉、前胸栉),使用ImageJ软件测量关键比例。
- 对比鉴定:参照《中国蚤目志》或KWR Whittington(1995)分类图谱核对特征。
四、常见误差与质量控制
- 误诊原因:
- 标本破损导致颊栉/前胸栉缺失。
- 未透明处理的标本几丁质反光干扰观察。
- 解决方案:
- 至少观察3个不同角度的完整标本。
- 结合分子鉴定(COI基因测序)辅助验证。
五、应用与意义
- 疾病防控:确认鼠疫、巴尔通体等媒介种类。
- 宠物驱虫:指导选择特异性杀虫剂(如氟虫腈对猫栉首蚤高效)。
- Lewis R.E. (1998) The Fleas of the Worl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 李贵真, 解宝琦 (2000) 《中国蚤目志》. 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烟煤坩埚膨胀序数检测下一篇:家用电动食品加工器具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322
276
246
253
256
249
265
259
275
276
257
264
261
262
249
247
266
245
262
258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