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检测项目
-
- 药品与辅料:原料药(如抗生素、中药提取物)、辅料(如淀粉、乳糖)、中间体及成品(片剂、胶囊)。
- 食品与农产品:奶粉、谷物、脱水蔬菜(检测水分含量)、香精(挥发油残留)。
- 化工产品:无机盐(如氯化钠的结晶水)、高分子材料(如树脂中的溶剂残留)。
-
- 温度设定:依据样品热稳定性调整。
- 常规样品:105℃(如多数药物辅料)。
- 热敏感样品:60~80℃(如含蛋白质或易分解成分)。
- 高沸点溶剂:可能需要130℃以上(需结合真空辅助)。
- 干燥时间:通常2
4小时,真空干燥可缩短至12小时。 - 真空度:真空干燥时压力一般控制在≤20 kPa,以降低挥发性成分沸点。
- 样品量:通常1~5 g,过多会导致干燥不完全,过少则误差增大。
- 温度设定:依据样品热稳定性调整。
-
- 称量瓶预处理:需预先干燥至恒重(如105℃烘1小时后冷却称量,差值<0.3 mg)。
- 铺展样品:粉末样品需平铺为≤5 mm薄层,块状样品需粉碎以增大表面积。
- 干燥终点判断:连续两次称量差异≤0.5 mg(药典标准)或≤0.3%(行业标准)。
- 冷却条件:需在干燥器内冷却30~45分钟,避免吸湿。
-
- 公式:干燥失重(%)= [(W1 - W2) / W1] ×100%,其中W1为初始样品重量,W2为干燥后重量。
- 允许范围:需符合药典或行业标准(如《中国药典》规定胶囊剂干燥失重≤9.0%)。
二、质量控制关键点
- 平行实验:至少双份样品平行测定,相对偏差应≤0.2%。
- 空白对照:空称量瓶需同步进行干燥冷却,排除环境湿度干扰。
- 仪器校准:定期校验烘箱温度均匀性(如九点测温法)和天平精度。
- 干扰因素控制:
- 吸湿性样品:操作需在湿度<40%的环境中进行,使用快速称量法。
- 分解风险:热重分析(TGA)预实验可确定安全温度范围。
三、典型应用场景
-
- 注射用粉末(如头孢类抗生素)的残留水分检测(影响稳定性)。
- 中药浸膏干燥工艺优化(通过失重率评估干燥效率)。
-
- 速溶咖啡的水分控制(水分过高易结块)。
- 调味料水分活度间接评估(与微生物稳定性相关)。
-
- 催化剂载体(如分子筛)的活化程度判定。
- 聚合物颗粒中残留单体的含量监测。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假阴性结果:干燥不彻底,可延长干燥时间或提高真空度。
- 假阳性结果:样品吸湿导致,需缩短冷却时间或使用惰性气体保护。
- 热分解干扰:改用减压干燥法或卡尔费休法交叉验证。
五、方法优化方向
- 联用技术:结合红外干燥(快速测定)或微波干燥(节能)。
- 自动化系统:采用自动称量-干燥一体化设备(减少人为误差)。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1
23
22
19
24
19
19
26
23
18
18
17
15
16
17
31
26
21
22
2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