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检测项目详解
1. 凯氏定氮法(Kjeldahl Method)
- 检测项目:总氮含量
- 原理:通过高温消解将蛋白质中的氮转化为铵盐,蒸馏后滴定测定总氮量,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通常为6.25)得到蛋白质含量。
- 应用:食品、农产品、饲料等总蛋白的法定检测。
- 注意事项:
- 需扣除非蛋白氮(如尿素、硝酸盐)的干扰。
- 步骤繁琐,耗时较长,需专业操作。
2. BCA法(Bicinchoninic Acid Assay)
- 检测项目:总蛋白浓度
- 原理: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将Cu²⁺还原为Cu⁺,与BCA试剂生成紫色复合物,在562 nm处测定吸光度。
- 应用:细胞裂解液、血清、组织匀浆等溶液中的蛋白定量。
- 注意事项:
- 受强还原剂(如DTT、巯基乙醇)干扰,需控制浓度。
- 灵敏度高(0.5–2000 μg/mL),适合微量样品。
3. Bradford法(考马斯亮蓝法)
- 检测项目:总蛋白浓度
- 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的碱性氨基酸结合,颜色由棕变蓝,595 nm处检测吸光度变化。
- 应用:快速检测纯化蛋白或粗提液中的总蛋白。
- 注意事项:
- 受去垢剂(如SDS)和碱性缓冲液影响,需优化反应条件。
- 标准曲线需与待测蛋白种类匹配。
4. Lowry法(Folin-酚试剂法)
- 检测项目:酪氨酸/色氨酸含量
- 原理:双缩脲反应结合Folin-酚试剂显色,检测750 nm处吸光度。
- 应用:需要高灵敏度的微量蛋白检测(如酶纯化)。
- 注意事项:
- 受硫醇类、糖类、Tris缓冲液干扰。
- 步骤复杂,显色不稳定,需严格控制反应时间。
5. 紫外吸收法(UV Absorption)
- 检测项目:纯化蛋白浓度
- 原理:利用蛋白质中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在280 nm处的紫外吸收。
- 应用:纯化蛋白溶液(如层析洗脱液)的快速测定。
- 注意事项:
- 核酸污染(260 nm吸收)需校正(A280/A260比值法)。
- 不同蛋白消光系数差异大,需已知摩尔吸光系数。
6. 荧光染料法(如NanoOrange、Qubit)
- 检测项目:总蛋白浓度
- 原理:荧光染料与蛋白质疏水区结合后发射荧光,强度与浓度正相关。
- 应用:极低浓度样品(ng/mL级)或微量体积检测。
- 注意事项:
- 需专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成本较高。
- 染料对蛋白种类敏感,需匹配标准品。
7.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检测项目:特异性抗原/抗体浓度
- 原理: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酶标记放大信号,显色后定量。
- 应用:复杂样品(如血液、组织液)中特定蛋白的定量分析。
- 注意事项:
- 需高质量抗体,存在交叉反应风险。
- 可检测低至pg/mL级目标蛋白。
8.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 检测项目:特定蛋白质/多肽的绝对定量
- 原理:电离蛋白质后根据质荷比(m/z)分析,结合同位素标记内标定量。
- 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生物标志物发现。
- 注意事项:
- 设备昂贵,需专业技术支持。
- 可同时检测多种蛋白,灵敏度达fmol级。
选择检测方法的关键因素
- 样品类型:粗提液(BCA/Bradford)、纯化样品(紫外法)、复杂基质(ELISA/质谱)。
- 检测目标:总蛋白(BCA、Bradford)、特定蛋白(ELISA、质谱)、氨基酸组成(Lowry)。
- 灵敏度要求:微量样品选荧光法或ELISA,常规检测用比色法。
- 干扰物质:避免还原剂、去垢剂、核酸等对特定方法的干扰。
- 设备与成本:快速筛查可选Bradford法,高精度研究需质谱或ELISA。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