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原理
二、样本类型与采集
-
- 痰液:首选晨痰(深咳后采集),连续3天以提高检出率。
- 体液:胸腹水、脑脊液、关节液等(需离心浓缩)。
- 组织活检:淋巴结、肺组织等(需研磨处理)。
- 尿液或粪便:用于疑似泌尿系统或肠道结核患者。
-
- 避免唾液或食物残渣污染痰样本。
- 无菌操作采集体液样本,防止杂菌干扰。
三、检测流程
-
- 液化与消化:使用4% NaOH或N-乙酰-L-半胱氨酸(NALC)处理痰液,溶解粘蛋白并杀灭杂菌。
- 离心浓缩:提高抗酸杆菌的检出率。
-
- 齐-尼染色法:
- 初染:石碳酸复红加热染色5分钟。
- 脱色:3%盐酸乙醇脱色至无红色流出。
- 复染:亚甲蓝复染30秒,背景呈蓝色。
- 荧光染色法:金胺O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灵敏度更高。
- 齐-尼染色法:
-
- 油镜观察(齐-尼法):至少观察100个视野,阳性标准为至少2条抗酸杆菌/300视野。
- 荧光显微镜:筛查效率高,但需复核齐-尼染色确认。
四、结果判读与报告
-
- 阴性:未发现抗酸杆菌。
- 阳性分级:
- 1+:1-9条/100视野。
- 2+:10-99条/100视野。
- 3+:≥100条/视野(单个视野可见多条)。
-
- 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可能存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
- 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病(需结合培养或分子检测)。
五、临床意义
-
- 快速筛查:1-2小时内出结果,适用于结核病高负担地区。
- 传染性评估:痰涂片阳性提示开放性结核,传染性强。
-
- 灵敏度低:需≥10^4条菌/mL样本方可检出,漏检率高。
- 无法区分菌种:需结合培养、分子检测(如GeneXpert MTB/RIF)确认是否为结核分枝杆菌。
六、质量控制
-
- 每批次染色需设阳性对照(已知抗酸杆菌涂片)和阴性对照。
- 脱色时间严格控制,避免假阴性(脱色过度)或假阳性(脱色不足)。
-
- 显微镜操作需标准化,避免视野遗漏或误判。
七、应用场景
- 结核病防控:基层医疗机构初筛、流行病学监测。
- 疗效监测: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菌量变化的动态观察。
- 肺外结核辅助诊断:如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镜检)、骨结核(脓液镜检)。
八、总结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5
27
25
23
20
25
29
27
22
32
31
28
46
40
36
51
52
50
68
50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