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体收敛监测
- 检测对象:隧道左、右两侧管片间的水平距离变化。
- 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或收敛计,沿隧道纵向布设固定测线,建立监测断面。
- 评价指标:累计收敛值、收敛速率,通常要求单日变化量<2mm,总收敛量不超过设计允许值(如0.1%隧道直径)。
- 检测对象:隧道顶拱与底部间的垂直距离变化。
- 适用场景:针对软岩地层或高水压区域,用于判断沉降或隆起趋势。
- 定义:横断面由圆形变为椭圆的程度,反映结构受力的非对称性。
- 计算公式:椭圆度= (最大直径−最小直径)/设计直径×100%。
2. 局部变形检测
- 检测内容:相邻管片间的高差(错台量)及接缝宽度变化,错台量一般需控制在5mm以内。
- 工具:塞尺、游标卡尺或三维扫描仪。
- 检测手段:采用激光断面扫描仪或摄影测量技术,生成三维点云模型,对比设计断面与实测断面的偏差。
3. 关联参数监测
- 地下水位:通过水位计监测,分析水压变化对收敛的影响。
- 围岩压力:安装土压力盒,评估地层荷载传递至管片的动态过程。
- 钢筋应力:埋设应变计,监测管片内部钢筋的应力变化。
- 螺栓紧固力:对管片连接螺栓进行扭矩检测,确保预紧力达标。
- 施工期:
- 开挖后至二次衬砌前:每12小时监测一次。
- 管片拼装后24小时内:加密至每4小时一次。
- 运营期:
- 正常工况:每季度一次。
- 异常工况(如地震、暴雨后):立即开展应急检测。
- 传统接触式测量
- 收敛计:经济实用,但效率低,适于短隧道临时监测。
- 机械式测杆:用于局部变形测量,精度±0.1mm。
- 非接触式测量
- 全站仪自动监测系统:实时性强,可远程传输数据,精度达±1mm。
- 三维激光扫描:获取高密度点云数据,适用于复杂变形分析,成本较高。
- 数据处理:
- 剔除温度、湿度等环境干扰因素(如钢弦式传感器需温度补偿)。
- 采用时序分析法绘制收敛-时间曲线,识别突变点。
- 预警阈值:
- 一级预警(黄色):收敛速率连续3天超过1mm/d。
- 二级预警(红色):累计收敛量达到设计限值的80%。
- 测点布设:
- 优先选择地质条件复杂、埋深大、邻近施工扰动区段。
- 基准点需设置在稳定区域,避免监测系统自身位移干扰。
- 安全防护:
- 隧道内检测时需断电并设置临时交通警示。
- 高空作业需佩戴安全带,防止坠物风险。
- 检测时间、位置及环境条件;
- 测点布置图与设备型号;
- 原始数据表格及收敛曲线图;
- 异常点位分析及维修建议(如注浆加固、管片更换)。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7
13
20
14
16
14
17
9
9
10
8
11
14
11
12
12
18
12
16
17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