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数检测:关键项目与方法解析
一、乳酸菌检测的核心项目
-
- 检测目的:量化产品中存活乳酸菌的数量,确保其达到宣称的活菌浓度(如≥1×10⁶ CFU/g)。
- 常用方法:
- 平板涂布法(Plate Count):将样品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选择性培养基(如MRS培养基),厌氧培养48小时后计数菌落。
- 流式细胞术:通过荧光标记区分活菌与死菌,适用于快速检测(如乳制品在线监控)。
- 标准依据:
- 中国:GB 4789.35-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 国际:ISO 15214:1998(微生物学-乳酸菌计数)
-
- 检测目的:确认产品中乳酸菌的种属是否符合标识要求(如鼠李糖乳杆菌LGG、嗜酸乳杆菌等),排除杂菌污染。
- 方法:
- 生化鉴定:通过糖发酵实验、酶活性测试(API 50 CHL系统)。
- 分子生物学:16S rRNA基因测序、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或MALDI-TOF 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
- 耐酸与耐胆盐能力(存活率测试):
- 模拟胃液(pH 2.0,含胃蛋白酶)和肠液(含0.3%胆盐)处理菌体,检测处理前后活菌数变化,评估菌株在消化道中的定植能力。
- 代谢产物分析:
- 有机酸检测(如乳酸、乙酸):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评估产酸能力。
- 抑菌物质检测: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对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
- 耐酸与耐胆盐能力(存活率测试):
-
- 耐药基因筛查:PCR检测是否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如ermB、tetM),确保菌株无基因水平转移风险。
- 致病性评估:溶血实验(血琼脂平板)、细胞毒性测试,排除潜在致病性。
二、检测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
- 固体样品需均质化(如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液态样品需避免剧烈振荡导致菌体损伤。
- 含脂类或蛋白质的样品(如酸奶)需加入蛋白酶或吐温-80消除干扰。
-
- 活菌计数法局限性:部分乳酸菌可能因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被低估,需结合ATP生物发光法补充检测。
- 分子鉴定的优势:可区分同源性高的近缘种(如植物乳杆菌vs.副干酪乳杆菌),避免传统方法的误判。
-
- 活菌数需根据产品类型对照标准:例如,中国《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要求保质期内活菌数≥10⁶ CFU/mL(g)。
- 菌种鉴定结果需与《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中国卫健委发布)匹配,确保合规性。
三、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类型 | 原因分析 | 解决方案 |
---|---|---|
活菌数偏低 | 加工过程高温灭活/贮存条件不当 | 优化生产工艺,控制冷链运输温度 |
菌种鉴定结果不符 | 交叉污染或引物特异性不足 | 采用多基因位点测序(如rpoB、recA) |
耐酸实验结果波动大 | 胃液模拟时间控制不精确 | 使用自动化pH调节与定时取样系统 |
四、未来技术趋势
- 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复杂样品(如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群落结构解析。
- 微流控芯片:实现单菌水平的快速检测与分选。
- 生物传感器:基于阻抗或荧光信号的无标记活菌实时监测。
五、
上一篇:可可仁中可可壳和胚芽含量检测下一篇:磺胺喹噁啉/磺胺喹沙啉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3
16
14
15
19
12
15
15
13
14
12
14
12
16
11
18
19
20
20
18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