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项目分类及要求
1. 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 检测目的:确保原药中烟嘧磺隆的含量符合标称值(通常≥95%)。
-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
- 标准依据:FAO/WHO标准、GB/T 28139-2011(中国国家标准)。
2. 相关杂质检测
- 主要杂质:合成中间体(如嘧啶胺类)、降解产物(如磺酰脲水解物)、异构体等。
- 限量要求:单项杂质≤0.5%,总杂质≤1.5%(具体根据法规调整)。
- 检测方法:HPLC-DAD或GC-MS(针对挥发性杂质)。
3. 理化性质检测
- 外观:白色至浅黄色结晶粉末,无可见外来杂质。
- 熔点:通常为141-144℃,测定方法参考《GB/T 1602》。
- 溶解度:验证在水、丙酮、甲醇中的溶解度是否符合标准。
4. 水分含量
- 要求:≤0.5%(避免水解导致分解)。
- 方法:卡尔费休法(GB/T 1600)。
5. pH值
- 范围:5.0-7.0(水溶液,影响稳定性)。
- 检测:pH计法(GB/T 1601)。
6. 悬浮率与润湿时间(制剂前关键指标)
- 悬浮率:≥70%(模拟制剂配制后的分散性)。
- 润湿时间:≤60秒(反映原药粉末的亲水性)。
7. 热稳定性试验
- 方法:54℃±2℃贮存14天,有效成分分解率≤5%。
- 意义:评估原药在高温储存下的稳定性。
8. 金属离子残留
- 检测项:铁(Fe³⁺)、铜(Cu²⁺)、钠(Na⁺)等离子。
- 影响:金属离子可能催化有效成分分解,需控制≤50 mg/kg。
9. 安全性与环保指标
- 重金属:砷(As)≤3 mg/kg,铅(Pb)≤10 mg/kg,汞(Hg)≤1 mg/kg,镉(Cd)≤1 mg/kg。
- 微生物污染:细菌总数≤1000 CFU/g,霉菌≤100 CFU/g。
10. 持久起泡性
- 要求:1分钟后泡沫体积≤25 mL(避免喷雾时起泡影响操作)。
二、检测流程与关键点
- 样品前处理:需避光、低温保存,避免降解;溶解时选用适宜溶剂(如乙腈)。
- 杂质谱分析:通过HPLC-MS/MS鉴定未知杂质,评估其毒性(如参考ECHA或EPA数据库)。
- 方法验证: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RSD≤2%)、线性范围及检出限(LOD)。
三、检测意义
- 质量控制:保证原药纯度与杂质可控,提升制剂效果。
- 安全性:避免有毒杂质或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 合规性:满足FAO、EPA、欧盟EC No 1107/2009等国际法规要求。
四、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 杂质毒性评估:需参考毒理学数据,尤其是致癌性或生态毒性杂质需严格限量。
- 检测干扰:原药中的助剂或降解产物可能干扰分析,需优化色谱条件。
- 储存影响:长期储存后需复检热稳定性和杂质变化。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7
14
12
14
16
15
17
15
13
15
17
16
15
24
26
21
21
19
25
20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