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温度传感器检测项目与技术要点
一、基本性能检测
1. 测量精度检测
- 方法:将传感器置于恒温槽或标准温度环境中,对比其输出值与高精度标准温度计(如铂电阻温度计)的读数。
- 标准:误差范围应满足行业标准(如MT/T 1131-2011),一般要求误差≤±1℃(-20℃~80℃)。
- 设备:恒温槽、标准温度计、数据采集系统。
2. 响应时间检测
- 方法:快速改变环境温度(如从25℃升至50℃),记录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90%所需时间。
- 标准:响应时间≤30秒(依具体型号而定)。
3. 线性度与重复性检测
- 线性度:在量程范围内均匀选取多个测试点,检测输出值与实际温度的线性偏差。
- 重复性:同一温度点多次测量,计算最大偏差值(一般要求<1%FS)。
二、环境适应性检测
1. 温度循环试验
- 方法:模拟矿井极端温度环境(如-40℃~+85℃),进行高低温交替循环测试。
- 标准:传感器在极端温度下不应出现功能失效或参数漂移(参考GB/T 2423.22)。
2. 湿热试验
- 方法:在温度40℃、湿度95%RH的环境中持续运行48小时。
- 标准:绝缘电阻≥100MΩ,功能正常,无锈蚀或电路损坏。
3. 防护等级(IP)检测
- 防尘防水:依据IEC 60529标准进行IP65或IP67等级测试,确保传感器在粉尘、淋水环境下正常工作。
4. 抗振性能检测
- 方法:模拟井下机械振动(频率10Hz~150Hz,加速度5g),检测传感器结构稳定性。
- 标准:试验后参数偏移≤0.5%,无机械损伤。
三、安全与防护检测
1. 防爆认证检测
- 要求:煤矿用传感器需符合GB 3836系列防爆标准(如隔爆型Ex d或本安型Ex ia)。
- 测试内容:壳体耐压试验、火花点燃试验、温度组别测试(最高表面温度≤T4组,135℃)。
2. 本安电路参数检测
- 方法:验证传感器电路的电压、电流及储能是否符合本质安全要求(如Ui≤24V,Ii≤100mA)。
四、功能性检测
1. 多点温度监测能力
- 方法:同时连接多个传感器探头,检测系统是否能独立识别并显示各点温度。
2. 报警功能验证
- 触发阈值:预设高温报警值(如40℃),测试报警信号输出及时性与准确性。
- 联动响应:验证与通风系统、断电装置的联动功能。
3. 自诊断与通讯检测
- 故障诊断:模拟断线、短路等故障,检测传感器的故障报警能力。
- 通讯协议:测试RS485、CAN或无线传输(如LoRa)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五、校准与周期维护
1. 校准周期
- 常规使用环境下建议每6个月校准一次,恶劣环境下缩短至3个月。
2. 校准方法
- 使用标准温度源(如干井炉)进行三点校准(低温、常温、高温)。
六、检测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GB 3836(防爆)、GB/T 2423(环境试验)、AQ 620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 行业标准:MT/T 1131-2011《矿用温度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
- 国际参考:IEC 60529(防护等级)、IEC 60079(防爆)。
七、检测流程与结果处理
- 检测流程:外观检查→基本性能测试→环境试验→安全认证→功能验证。
- 不合格处理:对失效传感器进行维修或更换,检测报告需存档备查。
结语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矿用电化学式氧气传感器检测下一篇:矿用胶带跑偏传感器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5
7
8
11
10
15
17
14
15
18
18
19
17
17
15
15
15
15
12
12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