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检测项目详解
引言
一、核心检测项目及技术要点
1. 零点校准检测
- 目的:确保传感器在无CO环境下的输出信号基线准确。
- 方法: 将传感器置于纯净空气(或零点标气)中,稳定后记录输出值。零点漂移应≤±3% FS(满量程)。 示例:量程0-1000ppm的传感器,零点偏移需控制在±30ppm以内。
2. 量程校准与线性度测试
- 标准气体配置:使用50%量程(如500ppm)和满量程(1000ppm)CO标气。
- 允差范围:示值误差≤±5%真值,线性度偏差<3%。
- 操作要点:通过恒流气体稀释装置控制流量(通常200ml/min),确保标气浓度稳定。
3. 响应时间(T90)与恢复时间
- 测试流程:瞬时通入量程50%的标气,记录达到90%读数的时间(T90<30秒);切换回零点气体,检测恢复至10%的时间(≤40秒)。
- 意义:快速响应能力是井下紧急避险的关键。
4. 交叉干扰抗性测试
- 干扰气体清单:H₂S(10ppm)、NO₂(5ppm)、CH₄(1%)、湿度(95%RH)。
- 允许偏差:干扰气体暴露下,CO读数波动≤±5%量程。 技术难点:电化学传感器需通过选择性过滤膜抑制H₂S干扰。
5. 长期稳定性与漂移检测
- 测试周期:连续运行30天,每日记录零点及量程数据。
- 标准:周漂移量<2% FS,月漂移<5% FS。 解决方案:采用自动补偿算法抑制温湿度漂移。
6. 环境适应性验证
- 极端条件测试:
- 温度:-20℃至+60℃循环冲击;
- 湿度:95% RH下连续工作72小时;
- 粉尘:悬浮煤尘浓度100mg/m³环境中的气路防护测试。
- 判定标准:性能参数偏差不超出初始值的10%。
7. 报警功能验证
- 阈值设定:一级报警(24ppm)、二级报警(40ppm),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 响应测试:报警误差≤±5%,声光报警延迟<2秒。
二、检测设备与技术规范
- 标准气源:NIST可溯源CO标气,不确定度<1%。
- 配套仪器:气体稀释仪、动态配气系统、高精度万用表(分辨率0.1mV)。
- 执行标准:
- AQ 6203-2006《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
- GB 3836.1-2010《爆炸性环境设备通用要求》
三、检测周期与现场管理
- 日常校验:每班次前进行零点校准,每周通入标气验证。
- 强制检定:每6个月由计量机构全面检测,包括气密性、EMC抗扰度。
- 数据管理:建立传感器电子档案,记录全生命周期检测数据。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2
18
22
15
19
19
19
18
21
20
20
19
23
23
41
23
22
21
19
26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