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机械振动检测的关键项目与技术解析
一、振动检测的核心项目
1. 振动幅值检测
- 检测参数:位移(μm)、速度(mm/s)、加速度(m/s²)
- 原理:振动幅值反映机械振动的整体能量水平。通常根据ISO 10816或API标准设定报警阈值。
- 检测意义:
- 峰值/有效值(RMS):判断振动是否超标,评估设备整体健康状况。
- 峰峰值(P-P):识别轴承磨损、松动等机械故障的早期征兆。
2. 振动频率分析
- 检测参数:频谱图(频率-幅值分布)
- 原理:通过傅里叶变换(FFT)将时域振动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识别特征频率分量。
- 关键频率与故障对应关系:
- 转频(1×RPM):不平衡、轴弯曲。
- 2×转频:不对中。
- 高频段(轴承缺陷频率):滚动轴承剥落、裂纹。
- 叶片通过频率:离心泵或风机叶轮故障。
3. 相位分析
- 检测参数:振动信号相位角(°)
- 原理:通过多传感器同步测量,分析振动波形的时间差。
- 应用场景:
- 动平衡校正时确定不平衡质量的位置。
- 区分不对中与不平衡故障(不对中故障相位差接近180°)。
4. 轴心轨迹分析
- 检测参数:二维/三维轴心运动轨迹图
- 原理:利用正交安装的位移传感器,监测转轴截面中心的运动路径。
- 故障诊断:
- 椭圆形轨迹:正常运行的常见形态。
- “8”字形轨迹:可能由油膜涡动或不对中引起。
- 杂乱轨迹:预示轴承松动或摩擦。
5. 动平衡检测
- 检测参数:不平衡量(g·mm/kg·mm)
- 方法:
- 单面平衡:适用于转子长度与直径比小于1/2的刚性转子。
- 双面平衡:用于长轴柔性转子,需在两个校正平面调整。
- 标准:参照ISO 1940平衡等级(如G6.3适用于通用电机)。
6. 瞬态过程监测
- 检测参数:启停机过程的振动变化(Bode图、Nyquist图)
- 分析重点:
- 临界转速识别:通过振动峰值确定共振点。
- 摩擦监测:启停阶段摩擦会导致振动幅值突变。
二、进阶检测技术
1. 阶次分析(Order Analysis)
- 针对变速设备,将频谱与转速关联,消除转速波动对分析的干扰。
2. 包络解调分析
- 提取高频冲击信号(如轴承缺陷)的调制包络,增强故障特征识别能力。
3. 在线监测系统
- 配置振动传感器(加速度计、电涡流探头)、数据采集模块及AI诊断平台,实现实时预警与趋势分析。
三、检测方案制定要点
- 测点选择:优先靠近轴承座、联轴器等关键部位,轴向/径向均需覆盖。
- 传感器类型:
- 加速度计:高频振动检测(>1 kHz)。
- 电涡流传感器:轴位移、键相测量。
- 数据融合:结合温度、噪声等多参数综合诊断。
四、工程应用案例
- 现象:振动速度有效值从2.1 mm/s升至4.5 mm/s(超标)。
- 频谱分析:发现轴承外圈故障频率(BPFO)及其谐波。
- 包络分析:确认周期性冲击信号。
- 处理:更换轴承后振动值恢复至1.8 mm/s。
五、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汽轮机检测下一篇: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6
23
17
21
17
17
15
17
22
27
23
25
24
25
24
27
39
33
30
2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