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型雨雪量计检测项目详解
一、核心性能检测
-
- 目的:验证设备对不同形态降水量(雪、雨、雨夹雪)的测量误差。
- 方法:
- 实验室模拟:使用标准喷淋装置和人工造雪设备,对比设备测量值与实际注水量。
- 现场比对:与已校准的传统雨量计(如翻斗式)同步监测,数据差异应≤±5%。
- 标准:符合《GB/T 21978-2017 降水量观测仪器》要求。
-
- 目的:确保加热装置在低温下有效融化积雪,避免漏斗堵塞。
- 方法:
- 低温环境测试:在-30℃实验舱内喷洒模拟降雪,记录完全融化时间及能耗。
- 温控稳定性:监测加热元件启停阈值是否符合设定值(如0~2℃自动启动)。
-
- 目的:检验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数据完整性与通信稳定性。
- 方法:
- 连续72小时模拟暴雨/暴雪,记录数据丢失率(应<0.1%)。
- 干扰测试:在强电磁场、高湿度环境中验证无线传输模块(如LoRa、4G)的抗干扰能力。
二、环境适应性检测
-
- 测试范围:-40℃(严寒)至+50℃(高温)。
- 指标:设备外壳无变形,内部电路无结露,加热速率保持恒定。
-
- 方法:在风洞中模拟8
12级强风(2035m/s),检查支架稳固性及测量值漂移。
- 方法:在风洞中模拟8
-
- 标准:IP66防护等级(防尘完全密封,高压水射流无渗入)。
- 测试:喷淋试验后内部电路绝缘电阻需≥20MΩ。
三、耐久性及安全检测
-
- 模拟10年使用强度,连续翻转测量部件(如翻斗)50万次,磨损率需≤1%。
-
- 接地电阻≤4Ω,绝缘耐压500V/1min无击穿,符合《GB 4706.1 家用电器安全标准》。
-
- 记录待机与加热状态功耗,优化后待机功率应≤5W,融雪模式下≤200W/h。
四、特殊场景附加检测(选配)
-
- 海拔5000米模拟环境,验证气压补偿算法的准确性。
-
- 沿海地区需通过96小时中性盐雾试验,金属部件无锈蚀。
五、检测流程参考
- 实验室预检→2. 现场安装校准→3. 周期性复检(建议每年1次,融雪季前重点核查加热功能)。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0
19
25
21
17
18
21
14
19
21
19
18
20
22
23
21
24
20
24
18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