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率测试
实验室拥有众多大型仪器及各类分析检测设备,研究所长期与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始终以科学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检测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为全国科学材料研发领域服务平台。
立即咨询洗净效能评估:科学方法与核心要素解析
引言:衣物清洁的本质度量
在纺织品护理领域,衡量清洁效能的核心指标即是洗净率。它超越主观视觉判断,提供了一套量化评估洗涤过程去除污渍能力的科学体系。无论是对新型清洁剂配方的研发,还是洗涤程序的优化,精准的洗净率测试都是不可或缺的质量控制基石。
测试核心原理与量化基础
洗净率测试的本质在于对比洗涤前后织物反射率的变化:
- 反射率表征: 清洁织物表面平整,反射光线能力强;沾染污渍后,污渍吸收或散射光线,导致反射率下降。
- 量化污渍去除: 通过精密测色仪器(如分光测色仪)测量污布洗涤前后的反射率,量化污渍被去除的程度。
核心计算公式:
洗净率 (%) = [ (R_w - R_s) / (R_o - R_s) ] × 100%
R_w
: 洗涤后污布在特定波长(通常为主污渍反射峰)的反射率R_s
: 洗涤前污布在同一波长的反射率R_o
: 同批次未污染原始白布在同一波长的反射率
此公式直观反映了洗涤过程恢复织物原始反射能力的比例。
标准测试流程详解
确保结果可比性依赖于严格遵循标准流程:
-
标准污布制备:
- 选用特定成分(如炭黑、皮脂、蛋白质、色素)精确配制的标准人工污渍。
- 使用专业涂污设备(如直条式或旋转式涂污机)将污渍均匀施加于标准白布(如特定棉布)。
- 经老化处理(如特定温湿度下静置)使污渍稳定附着。
-
标准洗涤程序设定:
- 仪器选择: 常用标准仪器包括搅拌式去污机或瓶式去污试验机。
- 水质控制: 严格规定水质硬度(如150ppm或250ppm),使用标准硬水配制。
- 洗涤剂用量: 依据标准配方及浓度添加,确保测试条件一致。
- 洗涤参数: 精确控制水温、时间、机械力(转速/搅拌强度)、洗涤液比(布重与水体积比)及漂洗次数。
- 标准陪洗物: 加入规定种类、数量、尺寸的干净陪洗织物,模拟实际负载。
-
后处理与测量:
- 干燥: 洗涤后污布需在特定条件下(如悬挂晾干、低于60℃平铺烘干)处理至恒重。
- 恒温恒湿平衡: 干燥后布样需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如温度20±2℃,相对湿度65%±4%)平衡至少24小时。
- 反射率测量: 使用校准过的精密测色仪,在指定波长(如457nm对炭黑污尤为敏感)测量污布洗涤前后及原始白布的反射率值。
关键影响因素与控制要点
获得可靠数据需严格控制变量:
- 污布一致性: 污渍成分、涂布均匀性及老化程度是结果可重复性的根本。
- 水质硬度: 显著影响洗涤剂活性成分(特别是表面活性剂)的功效。
- 温度精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污渍溶解度。
- 机械力一致性: 仪器间或批次间机械作用差异直接影响物理去污效果。
- 洗涤剂浓度/活性: 必须精确称量,避免批次差异。
- 测量环境: 温湿度和仪器校准状态直接影响反射率读数准确性。
- 布样状态: 污布洗涤前后需避免折叠、沾污或光照褪色。
数据解读与效能评估
- 数值高低: 洗净率百分比越高,表明测试条件下该洗涤程序或配方对特定污渍的去除能力越强。
- 横向比对: 通常在严格控制的相同条件下,对比不同配方、不同工艺参数的洗净率差异。
- 污渍针对性: 测试结果反映对特定标准污渍的去除能力,不同污渍(如油渍 vs 色素渍)的洗净率可能差异显著,需分别测试。
- K/S值应用: 除了反射率(R),常换算为库贝尔卡-芒克(Kubelka-Munk)函数值
K/S = (1 - R)^2 / (2R)
,其与污渍浓度通常呈更好的线性关系,便于深度分析。
核心应用价值
- 配方研发优化: 客观评价不同组分或工艺调整对去污性能的影响,指导配方升级。
- 洗涤程序验证: 评估洗衣机不同洗涤模式对不同污渍的实际清洁效果。
- 质量控制标杆: 作为生产批次间产品性能一致性的重要监控指标。
- 标准化比较: 为行业内不同解决方案的性能对比提供统一、科学的基准。
结语:精准测量的基石作用
洗净率测试通过标准化的污布、严谨的洗涤流程和精密的仪器测量,将复杂的洗涤效果转化为可量化、可比较的数值。深入理解其原理、严格把控测试环节、准确解读数据,是客观评价洗涤产品效能、驱动技术创新和保障品质可靠的基石。这一科学方法持续推动着纺织品清洁领域向着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