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铅检测
实验室拥有众多大型仪器及各类分析检测设备,研究所长期与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始终以科学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检测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为全国科学材料研发领域服务平台。
立即咨询砷、铅检测的重要性与背景
砷(As)和铅(Pb)是两种具有显著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工业产品和食品链中。长期暴露于超标的砷或铅环境中,可能导致人体神经系统损伤、肝肾功能障碍及癌症风险升高。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砷、铅检测已成为环境监测、食品卫生、医疗诊断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关键项目。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能够精准评估样品中砷、铅含量,为污染防控、质量监管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主要检测项目
砷、铅检测覆盖多个领域,常见检测对象包括:
1. 水质检测:饮用水、地下水及工业废水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控;
2. 食品检测:粮食、水产品、茶叶等食品中残留量的安全评估;
3. 土壤与建材检测:污染场地修复及建材环保性验证;
4. 生物样本检测:血液、尿液等医学样本的毒理学分析。
核心检测仪器
现代检测技术依赖于高精度仪器:
-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通过原子化样品测定特定波长吸光度,适用于痕量砷、铅的定量分析;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具备超高灵敏度,可同时检测多种元素;
-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用于快速无损筛查固体样品;
- 电化学分析仪:基于伏安法原理,适合现场快速检测。
常用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需根据样品类型和精度要求选择:
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法):采用石墨炉或火焰原子化,检测限可达ppb级;
2. ICP-MS法: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检测限低至ppt级别;
3. 比色法:基于砷钼蓝或铅-双硫腙显色反应,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
4. 阳极溶出伏安法(ASV):便携性强,适合现场快速筛查。
国内外检测标准
检测需遵循严格标准以确保数据有效性:
- 中国标准:GB 5009.11-2014(食品中砷测定)、GB 5009.12-2017(食品中铅测定);
- 国际标准:ISO 17294-2(水质ICP-MS检测)、EPA 6020B(固体废弃物分析);
- 行业规范:HJ 694-2014(水质砷的原子荧光法)、药典相关检测指南。
砷、铅检测技术的进步为环境与健康风险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样品特性选择适宜的仪器与方法,并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未来,随着微型化设备和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砷、铅检测将进一步提升效率,助力重金属污染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