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与总脂肪酸比值检测的临床意义与方法
一、检测项目的核心意义
二、检测技术与方法
- 生物样本:血清、血浆(用于评估个体代谢状态)。
- 食品样本:油脂、乳制品、烘焙食品等(用于成分分析)。
- 原理:通过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分离并定量反式脂肪酸异构体。
- 优势:高灵敏度、可区分顺式/反式异构体。
- 标准依据:AOAC 996.06(国际通用食品脂肪酸分析方法)。
- 原理:利用反式双键在特定波长(966 cm⁻¹)处的特征吸收峰进行快速筛查。
- 应用场景:食品工业流水线快速检测。
- 特点:无需化学衍生化,可直接分析脂肪酸结构,但设备成本较高。
- 反式脂肪酸的种类:包括工业生产的氢化植物油(如反式油酸)、反刍动物源性反式脂肪酸(如共轭亚油酸)。
- 总脂肪酸组成:涵盖饱和脂肪酸(SFAs)、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
- 比值计算:反式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TFA/TFAs)。
三、标准化流程与质量控制
-
- 生物样本需通过Folch法或Bligh-Dyer法提取脂质。
- 食品样本需皂化后甲酯化,转化为脂肪酸甲酯(FAMEs)。
-
- 使用标准品(如CRM 1647a)校准仪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每批次检测需加入质控样本(已知浓度的反式脂肪酸混合液)。
-
- WHO建议:反式脂肪酸供能比低于总能量的1%(约2.2g/日)。
- 中国标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时可标注为“0反式脂肪酸”。
四、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 案例:某55岁男性检测显示血清反式脂肪酸占比达3.2%(正常参考值<1%),结合LDL-C升高,提示需调整饮食并强化降脂治疗。
-
- 依据《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检测奶粉中反式脂肪酸是否超标(如氢化工艺残留)。
-
- 某地区通过人群筛查发现反式脂肪酸摄入偏高(均值1.8%),推动政策限制氢化油脂使用。
五、挑战与展望
六、
-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 FDA. Final Determination Regarding 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 2018.
- 卫生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050-2011.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