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环境检测的重要性
二、核心检测项目分类
1. 重金属污染检测
- 重点检测元素:铅(Pb)、镉(Cd)、汞(Hg)、砷(As)、铬(Cr)、镍(Ni)、铜(Cu)、锌(Zn)。
- 来源:工业废水排放、农药化肥使用、电子废弃物填埋等。
- 危害:导致植物毒性、地下水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引发人体慢性中毒(如镉引发的“痛痛病”)。
- 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2. 有机污染物检测
- 多环芳烃(PAHs):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化工排放,具有致癌性。
- 农药残留:如有机氯农药(DDT、六六六)、有机磷农药(敌敌畏)。
- 石油烃类:石油泄漏或工业活动导致,影响土壤透气性和微生物活性。
-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
3. 理化性质检测
- pH值:影响污染物形态及植物吸收(酸性土壤易活化重金属)。
- 电导率(EC):指示盐渍化程度。
- 有机质含量:衡量土壤肥力及污染物吸附能力。
- 粒度分布:黏土、粉砂、砂土比例影响污染物迁移。
- 检测方法:电位法测定pH,灼烧法测有机质,激光粒度仪分析土壤质地。
4. 营养元素分析
- 大量元素:氮(N)、磷(P)、钾(K)。
- 中微量元素:钙(Ca)、镁(Mg)、铁(Fe)、锌(Zn)。
- 检测意义:指导合理施肥,避免过度使用导致面源污染。
5. 生物学指标
- 微生物多样性:细菌、真菌、放线菌的丰度及群落结构。
- 酶活性:脲酶、磷酸酶等活性可评估土壤生化反应能力。
- 动植物残留:如寄生虫卵、病原菌(如大肠杆菌)。
- 检测方法:高通量测序、PCR技术、酶活性试剂盒。
6. 放射性物质检测
- 主要核素:铀(U)、钍(Th)、镭(Ra)、铯-137(¹³⁷Cs)。
- 检测技术:γ能谱分析、液体闪烁计数法。
三、检测流程与标准依据
- 采样规划:根据用地类型(农田、工业区、居住区)布设采样点,分层采集0-20cm表层土及深层土。
- 样品预处理:风干、研磨、过筛(通常为100目),避免交叉污染。
- 实验室分析:依据国家标准(如中国《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进行定量分析。
- 数据评估:对比限值,划分污染等级并提出修复建议。
四、应用场景
- 农业安全:保障耕地安全,防止重金属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 工业污染调查:追溯污染源,评估企业环评合规性。
- 生态修复:监测修复工程效果(如植物修复、化学钝化技术)。
- 科学研究: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及生态风险。
五、未来趋势
- 高精度快速检测:便携式检测设备(如手持XRF)实现现场即时分析。
- 多指标协同监测:结合污染物、微生物基因和气象数据建立智能预警系统。
- 新兴污染物关注:微塑料、全氟化合物(PFAS)等新型污染物的检测需求上升。
结语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7
7
12
12
12
10
14
13
12
14
15
18
14
13
16
19
20
15
20
19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