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划痕性检测:关键检测项目与技术解析
一、耐划痕性检测的关键项目
-
- 测试目的:确定材料表面抵抗压痕或划痕的初始硬度。
- 常用方法:
- 铅笔硬度法(ASTM D3363):使用不同硬度的铅笔(9B至9H)以固定角度(45°)在材料表面划动,判定不产生永久划痕的最高硬度等级。
- 邵氏硬度法(ISO 868):适用于软性材料(如橡胶、硅胶)。
- 工具:铅笔硬度计、邵氏硬度计。
-
- 测试目的:通过光学仪器或视觉检查,量化划痕的明显程度。
- 方法:
- 目视评级(ISO 4586-2):在标准光照条件下(如D65光源),由观察者根据划痕长度、宽度、反射率变化进行评级(0级无划痕至5级严重划痕)。
- 光学轮廓仪:通过3D形貌分析,测量划痕的深度、宽度及边缘形貌。
-
- 测试目的:评估涂层或镀层在划伤后是否发生剥落。
- 方法:
- 十字划格法(ASTM D3359):用划格刀在涂层表面形成网格划痕,粘贴胶带后剥离,观察脱落面积。
- 划痕试验机:通过渐进式加载的划针(如Rockwell金刚石压头)划动,记录涂层破裂的临界载荷(Lc值)。
-
- 测试目的:模拟实际使用中反复摩擦或冲击划痕的影响。
- 方法:
- 往复式划痕测试(ISO 1518-1):划针以固定载荷(1
20N)和速度(10100mm/s)在样品表面多次划动,检测划痕扩展趋势。 - 落砂试验(ASTM D968):通过砂粒自由落体冲击表面,评估抗磨蚀能力。
- 往复式划痕测试(ISO 1518-1):划针以固定载荷(1
-
- 测试目的:验证材料在高低温、湿度、腐蚀性环境下的抗划性能。
- 方法:
- 温湿度循环测试:将样品置于高低温交变箱(如-40℃~85℃)或高湿环境(85% RH)后,立即进行划痕测试。
- 化学介质浸泡:将材料浸入酸、碱、溶剂等液体中,干燥后检测表面耐划性变化。
二、检测设备与标准选择
-
- 划痕试验机:可精确控制载荷、速度、划针类型(如球形、圆锥形)。
-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用于微观形貌分析。
- 光泽度计/色差仪:量化划痕导致的光泽度损失(ΔGloss)或颜色变化(ΔE)。
-
- ASTM/ISO系列:如ASTM D7027(塑料划痕测试)、ISO 12137(涂料抗划性)。
- 行业定制标准:如汽车工业的PV 3952(大众)、GMN 3943(通用)等。
三、结果分析与应用
-
- 定量指标:临界载荷(Lc值)、划痕深度(μm)、光泽度损失率(%)。
- 定性评级:根据目视或光学分析划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
- 功能性失效:如屏幕划痕导致触控失灵。
- 美学失效:划痕可见度超过客户容忍阈值。
-
- 手机屏幕玻璃:通过莫氏硬度测试(6~7级)和落砂试验确保抗日常刮擦。
- 汽车清漆涂层:结合十字划格法和动态划痕测试,验证其在洗车刷、砂石冲击下的耐久性。
四、行业趋势与挑战
- 高精度需求:柔性屏、纳米涂层等新材料要求检测设备分辨率达亚微米级。
- 多因素耦合测试:温度、湿度、机械载荷的同步模拟成为研发阶段的重点。
- 智能化评估:AI图像识别技术加速划痕分类与缺陷分析效率。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8
14
15
12
12
14
14
11
12
12
14
15
10
16
15
12
13
15
16
12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