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瞬时过载对非固体电解质铝电解电容器的检测项目详解
一、核心检测项目与测试方法
-
- 目的:验证电容器在短时高压冲击下的耐受能力。
- 方法:
- 使用脉冲电压发生器,在电容器两端施加高于额定电压(如1.5
3倍VR)的瞬时脉冲(典型脉宽1ms10s)。 - 测试条件:25℃常温与高温(如85℃)环境对比。
- 使用脉冲电压发生器,在电容器两端施加高于额定电压(如1.5
- 标准参考:IEC 60384-4(规定过压测试需在1.3倍VR下持续1000小时)。
- 关键参数:
- 电压波形(方波、锯齿波等)及上升/下降时间。
- 脉冲重复频率(单次或多次冲击)。
-
- 目的:评估过载后电解质与阳极氧化膜的完整性。
- 方法:
- 在过载后静置1分钟,使用高精度电流表测量漏电流(施加额定电压)。
- 对比过载前后的漏电流变化率(合格标准通常为初始值的2倍以内)。
- 设备:Keysight B2985A静电计(分辨率0.1nA)。
-
- 目的:量化过载导致的电性能退化。
- 方法:
- 使用LCR表(如Agilent 4284A)在120Hz下测量容量和ESR。
- 过载前后容量偏差需≤±20%,ESR变化≤±30%(依据AEC-Q200标准)。
- 特殊要求:高温高湿环境(如85℃/85%RH)下的加速老化测试。
-
- 目的:模拟长期过载应力下的可靠性。
- 方法:
- 在1.2倍VR电压下持续施加额定温度(如105℃)1000小时。
- 每100小时记录容量、ESR及漏电流数据,评估退化曲线。
- 失效判据:容量损失≥30%或漏电流超标即判定失效。
-
- 目的:检测过载导致的物理损伤(如壳体膨胀、电解液泄漏)。
- 方法:
- 目视检查壳体、防爆阀是否变形。
- 气密性测试(氦质谱检漏仪检测泄漏率≤1×10⁻⁶ Pa·m³/s)。
-
- 目的:验证温度突变与电压过载的协同影响。
- 方法:
- 将电容器置于-40℃~+125℃温箱中循环,每个极端温度下保持30分钟,并施加瞬时过压。
- 循环次数≥50次(参考MIL-STD-202G)。
二、检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 问题:实际浪涌波形复杂(如8/20μs雷击波形),实验室难以复现。
- 方案:采用组合波发生器(1.2/50μs电压波+8/20μs电流波)模拟真实场景。
-
- 问题:高温过载加速电解液挥发,容量衰减不可逆。
- 检测改进:通过热成像仪监测电容器局部温升,定位热点区域。
-
- 方案:引入威布尔分布模型,统计多次过载后的累积失效率。
三、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 过载测试中,施加18V(1.5倍VR)脉冲后漏电流从5μA升至50μA。
- 解剖分析显示阳极箔氧化膜存在微裂纹,原因为电解液纯度不足。 改进措施:优化电解液配方,增加出厂前的100ms瞬时过压筛选测试。
四、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8
12
12
10
7
9
11
12
12
12
13
18
16
19
21
22
22
21
25
18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