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短路检测项目详解:常温与高温环境下的关键测试
一、外部短路检测的核心目标
二、常温外部短路检测(25±5℃)
-
- 温度:室温环境(20℃~30℃)
- 电池状态:充满电(SOC 100%)
- 短路电阻:≤0.1Ω(模拟金属异物短路)
-
- 将电池置于防爆箱中,连接正负极至短路装置;
- 持续短路至电压降至0.1V以下,或持续1小时(以先到者为准);
- 监测温度、电压、烟雾、起火等参数。
-
- 通过:无起火、爆炸,外壳温度≤150℃(锂离子电池);
- 失败:发生燃烧、壳体破裂或温度超过限值。
三、高温外部短路检测(55℃~80℃)
-
- 温度:55℃~80℃(根据标准调整,如IEC 62133要求55℃)
- 预处理:电池在高温箱中恒温≥2小时;
- 其他参数同常温测试。
-
- 需使用高温防爆箱,并确保短路过程中温度恒定;
- 更严苛的判定条件:部分标准要求外壳温度≤130℃。
-
- UN 38.3:锂电池运输安全强制测试;
- GB 38031:电动汽车电池国标,高温短路后需保持1小时无故障。
四、检测设备与安全防护
-
- 高精度防爆测试箱(耐爆燃、耐腐蚀);
- 可编程短路控制器(支持毫秒级触发);
-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1℃精度);
- 数据采集系统(记录电压、温度曲线)。
-
- 测试必须在独立防爆空间进行;
- 操作人员需穿戴防火服及面罩;
- 配备自动灭火装置(如CO2喷淋)。
五、行业应用与标准差异
-
- 参照IEC 62133,侧重常温短路后不漏液、不爆炸;
- 高温测试非强制,但头部企业需满足55℃附加测试。
-
- 中国国标GB 38031要求:短路后电池系统需在55℃下保持1小时不起火;
- 欧洲ECE R100增加振动+短路复合测试。
-
- UL 1973标准要求:短路后24小时内无热失控扩散。
六、测试结果分析与改进
-
- 保护电路响应延迟(如熔断器未及时动作);
- 电芯内部隔膜收缩(高温下易引发内短路)。
-
- 采用PTC材料限制短路电流;
- 增加双重熔断保护机制;
- 优化散热结构(如液冷板设计)。
七、未来趋势:智能化检测技术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9
8
10
12
15
18
20
14
15
15
19
15
20
22
17
16
20
16
15
19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