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及淀粉衍生物检测项目详解
一、理化性质检测
-
- 检测意义:水分影响淀粉的储存稳定性和加工性能,过高易霉变,过低可能破坏颗粒结构。
- 检测方法:烘箱干燥法(GB 5009.3-2016)、卡尔费休法(GB/T 606-2003)。
- 标准范围:一般淀粉水分 ≤14%,预糊化淀粉 ≤10%。
-
- 检测意义:反映原料加工纯净度及矿物质残留情况。
- 检测方法:高温灼烧法(GB 5009.4-2016),550℃马弗炉灼烧至恒重。
- 典型限值:普通淀粉 ≤0.5%,改性淀粉因工艺不同可能更高。
-
- 检测意义:残留蛋白质可能影响淀粉透明度及凝胶特性。
- 检测方法: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6)。
- 控制标准:马铃薯淀粉 ≤0.1%,玉米淀粉 ≤0.5%。
-
- 检测意义:影响淀粉糊化特性及衍生物稳定性。
- 检测方法:pH计法(GB/T 9724-2007),样品配制成10%悬浮液测定。
-
- 检测意义:不同来源淀粉颗粒形状(圆形、多角形)和粒径(1~100μm)影响糊化温度和应用性能。
- 检测方法: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
二、功能性指标检测
-
- 检测意义:评估淀粉在加热过程中的黏度变化,反映加工适用性(如增稠、凝胶能力)。
- 检测方法:快速黏度分析仪(RVA,GB/T 24853-2010)、布拉班德黏度仪。
- 关键参数: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回生值。
-
- 检测意义:反映淀粉在水中受热后的溶解性和吸水膨胀能力。
- 检测方法:离心法测定沉淀体积(膨胀度),烘干法测定溶解部分质量(溶解度)。
-
- 检测意义:透明度影响食品外观,冻融稳定性决定冷藏产品抗脱水收缩能力。
- 检测方法:分光光度计测定糊液透光率(620nm);冻融循环后析水率测定。
-
- 检测意义:羧甲基淀粉(CMS)、羟丙基淀粉等需测定取代基团数量,直接影响性能。
- 检测方法:酸碱滴定法、红外光谱(FT-IR)或核磁共振(NMR)。
三、安全性检测
-
- 检测项目:铅(Pb)、砷(As)、镉(Cd)、汞(Hg)。
- 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光谱(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GB 5009.268-2016)。
- 限值标准:依据GB 2762-2022,如铅≤0.2mg/kg。
-
- 检测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检测方法:平板计数法(GB 4789.2-2022)、PCR快速检测。
-
- 检测项目:环氧丙烷(羟丙基淀粉)、氯乙酸(羧甲基淀粉)、磷酸盐(交联淀粉)。
-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
四、应用性能专项检测
-
- 黏度稳定性:高温杀菌后的黏度保留率。
- 抗剪切性:模拟加工条件(如均质)后的黏度变化。
- 感官评价:糊液口感、色泽、异味。
-
- 崩解时间:片剂崩解性能(中国药典通则0921)。
- 流动性:休止角、压缩度测定(用于胶囊填充)。
-
- 退浆率:评估浆料去除效率。
- 上浆率:织物增重百分比。
五、法规与标准参考
- 国内标准:GB/T 8885-2017(食用玉米淀粉)、GB 29930-2013(食品添加剂 氧化羟丙基淀粉)。
- 国际标准:ISO 1666-1996(淀粉水分测定)、FDA 21 CFR §172.892(食品级变性淀粉要求)。
- 行业方法:AOAC 996.11(淀粉糊化度测定)。
结语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镁离子检测下一篇:蜂蜜、蜂王浆及其制品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