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菌试验的核心检测项目
1. 药品无菌检测
- 注射剂/眼用制剂:依据《中国药典》、《美国药典(USP)》或《欧洲药典(EP)》,直接检测每批次样品是否存在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
- 大容量输液:需额外关注包装完整性,避免因渗漏导致的二次污染。
- 生物制品(如疫苗、血液制品):需结合细胞培养法或动物试验法,验证病毒灭活效果及无菌性。
2. 医疗器械无菌检测
- 植入性器械(如心脏支架、人工关节):严格执行ISO 11737标准,检测细菌、霉菌及酵母菌。
- 一次性医用耗材(注射器、导管):采用抽样检测法,重点关注生产环境(如洁净车间)的微生物控制。
- 灭菌验证:通过生物指示剂(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确认灭菌工艺有效性。
3. 生物医药领域特殊检测
- 细胞治疗产品:需排除支原体、内毒素及特定病原体(如HIV、HBV)。
- 基因治疗载体(如腺病毒、AAV):通过PCR技术检测外源性病毒污染。
4. 食品与化妆品
- 无菌包装食品:验证商业无菌状态(如UHT牛奶),检测耐热芽孢杆菌。
- 高端化妆品(注射类、微针类):参照药品标准,严控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
二、无菌试验的常用检测方法
-
- 将样品直接接种于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需氧菌/厌氧菌)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真菌)。
- 适用范围:小批量、低抑菌性样品。
-
- 通过0.45μm滤膜截留微生物,冲洗去除抑菌成分后,转移滤膜至培养基培养。
- 优势:适用于抗生素、高抑菌性制剂等复杂样品。
-
- ATP生物发光法、流式细胞术等可在24小时内获得结果,显著提升检测效率。
三、检测的关键挑战与注意事项
-
- 确保培养基促生长能力(通过阳性对照试验)。
- 避免操作过程中引入外源性污染(如超净台操作不规范)。
-
- 采用中和剂(如青霉素酶、硫代硫酸钠)或增加稀释步骤,消除样品自身抑菌作用。
-
- 定期检测生产环境(如洁净室空气沉降菌、表面微生物),确保全程无菌条件。
四、未来发展趋势
- 自动化与智能化
- 全自动无菌检测系统可减少人为误差,提高重现性。
- 快速微生物检测技术
- 核酸扩增技术(PCR、NGS)逐步替代传统培养法,缩短检测周期。
- 国际标准趋同化
- 各国药典标准持续更新,推动检测方法的统一化。
结语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6
22
25
25
27
33
34
35
34
34
37
39
35
47
44
47
49
41
42
43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