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硬蜱成虫形态鉴定检测项目指南
一、分类地位与生物学特征
- 分类: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蜱螨目(Ixodida)、硬蜱科(Ixodidae)、硬蜱属(Ixodes)。
- 宿主:成虫主要寄生于大型哺乳动物(如牛、羊、犬等),偶可侵袭人类。
- 分布:多见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及林区。
二、形态鉴定核心检测项目
1. 样本采集与预处理
- 采集方法:直接从动物体表或环境中(植被)用镊子夹取,避免挤压虫体。
- 保存处理:75%酒精固定,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前需清洗体表杂质。
2. 形态学观察流程
- 体型:成虫体长2.5-4.0mm(未吸血),饱血后可达10mm以上。
- 体色:未吸血时呈棕褐色,饱血后转为灰褐色至红褐色。
- 体区分界:分为假头(颚体)与躯体(包括盾板、足基节等)。
- 假头基(Basis capituli):矩形,后缘平直,无侧突。
- 肢须(Palp):第4节退化,嵌入第3节腹侧,末端无凹陷。
- 口下板(Hypostome):齿式为3/3,每纵列含8-10枚齿,尖端钩状。
- 雌蜱:盾板覆盖躯体前半部,表面呈亚光质地,具细密刻点。
- 雄蜱:盾板覆盖整个背面,后缘无花斑,侧沟明显延伸至盾板后1/3处。
- 生殖孔(Genital aperture):位于腹面第Ⅱ-Ⅲ基节间,雌蜱呈横裂状,雄蜱为半圆形。
- 肛沟(Anal groove):围绕肛门呈马蹄形,前端闭合。
- Ⅰ对足基节具发达内距,Ⅱ-Ⅳ基节无距。
- 各足末端具爪垫,爪间突退化。
- 雌蜱:躯体后半部(盾板外)为革质膜质区,饱血后显著膨胀。
- 雄蜱:盾板完全覆盖背面,体色较深,体型较雌虫小。
3. 鉴别诊断要点
- 与长角血蜱区别:中华硬蜱假头基后缘平直,长角血蜱后缘呈波浪形。
- 与全沟硬蜱区别:中华硬蜱肛沟前端闭合,全沟硬蜱肛沟前端开放。
三、辅助检测技术
- 分子鉴定:COI基因测序(可选项目,用于疑难样本复核)。
- 扫描电镜:观察口下板齿列及表皮微结构(科研级检测)。
四、注意事项
- 样本完整性:避免虫体破损,尤其需保留足、假头等关键结构。
- 安全防护:操作时穿戴手套,防止接触蜱体内病原体。
- 误差控制:未饱血与饱血个体需分开鉴定,形态参数可能随生理状态改变。
五、应用价值
上一篇:聚丙烯绝缘电话软线检测下一篇:结晶点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9
19
22
18
18
21
19
17
18
16
15
16
19
18
17
17
22
17
19
2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