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雷管感度工业炸药最小起爆药量测定方法检测概述
无雷管感度工业炸药(Non-electric Detonator Sensitivity Industrial Explosive)是一类通过非电起爆方式实现引爆的工程爆破材料,广泛应用于采矿、隧道施工等领域。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生命和工程效率,因此对其最小起爆药量的精确测定至关重要。最小起爆药量指在标准条件下,能够可靠引爆炸药所需的最小主发药量,该参数的检测不仅影响爆破效果,还与储存运输安全性密切相关。目前,国内主要依据GB/T 12440《工业炸药最小起爆药量测定方法》等标准,通过科学实验流程完成检测。
核心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检测过程需涵盖以下关键项目:
1. 起爆药量梯度试验:采用极限药量法或递增法,在密闭测试装置中按梯度增加起爆药量,观察炸药是否发生完全爆轰。测试需重复至少5次,记录临界起爆药量范围。
2. 爆轰传播特性分析:通过高速摄影或压力传感器记录爆轰波传播速度、持续时间及能量释放曲线,确保爆轰过程符合连续稳定传播要求。
3. 环境适应性验证:在-20℃至50℃温度范围、相对湿度30%-95%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评估温度、湿度对最小起爆药量的影响。
测试装置与仪器参数要求
检测需使用标准铅板试验装置,其关键参数包括:
• 铅板厚度:5.0±0.1mm(符合GB/T 13228要求)
• 药卷约束方式:轴向对称固定
• 数据采集系统:采样频率≥100kHz
• 温控环境箱:温度波动度≤±1℃
影响因素与实验控制
需重点控制以下变量:
1. 主发药与受试药的接触面积
2. 炸药的装药密度均匀性
3. 环境介质(空气/水)的干扰
4. 起爆药类型与爆速匹配性
结果判定与安全规范
根据标准要求,合格判定需满足:
• 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15%
• 爆轰完全性指标达到100%
• 临界药量值低于产品标称值的1.2倍
实验全过程须遵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采用遥控起爆装置并设置防爆隔离屏障,确保检测人员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