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管监测系统概述
二、核心检测项目与技术指标
1. 气体浓度监测
-
- 检测原理:电化学传感器或顺磁氧分析技术。
- 技术指标:检测范围0~25%,精度±0.1%。
- 应用意义:氧气浓度下降预示氧化反应加剧,需结合其他气体指标综合判断。
-
- 检测原理:红外光谱法或电化学传感器。
- 技术指标:量程0~1000ppm,分辨率1ppm。
- 关键作用:CO是煤低温氧化的标志性气体,浓度突增或持续上升(>24ppm)触发一级预警。
-
- 检测原理: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
- 技术指标:检测范围0~5%,精度±0.02%。
- 辅助分析:CO/CO₂比值变化可推断煤温阶段(如比值>0.2提示进入加速氧化期)。
-
- 检测原理:催化燃烧传感器或激光光谱法。
- 技术指标:量程0~100%,精度±1%FS。
- 特殊考量:需排除瓦斯涌出对自燃气体指标的干扰。
2. 温度监测
- 检测方式:
- 分布式光纤测温:沿巷道敷设光缆,空间分辨率1m,测温范围-40~120℃,精度±1℃。
- 红外热成像:用于高温点快速定位,测温范围300~1200℃。
- 预警阈值:
- 一级预警:局部温度>45℃且日增速>3℃。
- 二级预警:温度>60℃或存在热辐射异常区。
3. 气压与流量监测
- 束管负压稳定性:维持-30~-50kPa负压,确保气样传输时效性。
- 气体流量:单路流量≥1.5L/min,流量偏差>15%需排查管路泄漏或堵塞。
4. 乙烯(C₂H₄)与烯烃比
-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
- 判定标准:
- C₂H₄出现标志煤温达110
130℃(褐煤)或140160℃(烟煤)。 - C₂H₄/C₂H₆比值>0.1提示自燃进入激烈氧化阶段。
- C₂H₄出现标志煤温达110
5. 氢气(H₂)浓度
- 检测意义:H₂在煤低温氧化阶段释放,灵敏度高于CO(检出限0.1ppm)。
- 联用分析:H₂/CO比值突变可区分正常生产排放与自燃隐患。
6. 同位素分析(δ¹³C)
- 高级应用:通过CO₂中碳同位素分馏值判定火源位置,精度达0.1‰。
三、数据分析与预警模型
四、检测周期与质量控制
- 日常检测:关键点位每小时采样1次,全分析周期≤15分钟。
- 标定要求:气体传感器每周标定,色谱仪每月校准(使用NIST标准气体)。
- 干扰排除:采用分子筛过滤水汽,化学吸附剂去除H₂S等干扰气体。
五、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
- 激光光谱技术:TDLAS可实时检测多种气体(CO/CH₄/C₂H₂),响应时间<10秒。
- 微型色谱仪:井下原位分析,解决束管传输延迟问题。
- 数字孪生平台:结合三维地质模型实现火源动态可视化定位。
结语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