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及煤制品检测:核心项目与技术解析
一、基础指标检测体系
- 全水分(Mt):阶梯式干燥法测定,褐煤最高可达45%,直接影响运输成本
- 灰分(Aad):815℃灼烧法测定,优质动力煤控制在10%以下
- 挥发分(Vdaf):马弗炉900℃隔绝空气测定,反映煤化程度关键指标
- 固定碳(FCad):通过差减法计算,冶金焦用煤要求≥55%
- 全硫(St,d):库仑滴定法精度达0.01%,京津冀地区要求<0.5%
- 碳氢氮联合测定:高温燃烧法同步得出C/H/N含量,动力煤碳含量65-85%
二、工艺特性检测项目
- 发热量(Qgr,d):氧弹量热仪实测,5500大卡动力煤为市场基准
- 灰熔融性(DT/ST/HT/FT):摄像法测定,液态排渣炉要求FT<1350℃
- 结渣特性指数(Rs):综合灰成分计算,Rs>2.5时为严重结渣煤
- 可磨性指数(HGI):哈氏仪测定,HGI>80适合直吹式制粉
- 粘结指数(G值):专用坩埚测定,炼焦配煤要求G值65-85
- 胶质层厚度(Y值):体积膨胀法,主焦煤Y值16-25mm
三、煤制品专项检测
- 机械强度:米库姆转鼓试验M40≥80%、M10≤7.5%
- 反应性(CRI):CO2反应测定,优质冶金焦CRI≤25%
- 反应后强度(CSR):转鼓试验后粒度,行业标准CSR≥62%
- 冷压强度:万能试验机检测,工业型煤要求≥600N/个
- 跌落强度:3m自由跌落,合格品破碎率≤15%
- 浸水强度:饱和吸水后检测,防水型煤保持率≥80%
- 浓度测定:微波水分仪快速检测,典型浓度60-65%
- 流变特性:旋转粘度计测定,表观粘度<1200mPa·s
- 稳定性测试:试管静置7天析水率≤5%
四、环保检测新要求
- 痕量元素:ICP-MS检测汞、砷、氟等,超低排放要求Hg<0.03μg/g
- 可溶盐离子:离子色谱法测定Cl⁻、F⁻含量,循环流化床锅炉限制Cl⁻<0.15%
- 放射性核素:γ能谱仪测定铀钍系同位素,建材用煤要求内照射指数≤1.0
- PM2.5生成潜势:灰成分中Na2O+K2O>3%时细颗粒物增加
- SO3生成系数:高钙煤在SCR工况下SO3转化率达1.2%
- NOx生成指数:燃料氮转化率与挥发分呈正相关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火电厂煤炭破碎缩分联合制样设备检测下一篇:燃气锅炉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