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显示记录仪检测技术指南
一、设备概述
二、核心检测项目及方法
-
- 目的:验证测量值与实际降雨量的一致性。
- 方法:使用标准降雨模拟装置(如校准喷头或滴定装置),以恒定速率模拟不同雨强(如10mm/h、50mm/h),对比设备读数与标准容器收集值。
- 标准:GB/T 21978-2017《降水量观测仪器》规定误差应≤±4%(≤10mm/h时)或±3%(>10mm/h时)。
-
- 目的:确认最小可测雨量单位(如0.1mm)。
- 方法:微量注射器逐滴注水,观察设备是否能识别单次滴落对应的数值变化。
-
- 目的:评估降雨开始至数据显示的延迟。
- 方法:突发模拟降雨(如10mm/h),记录首个有效数据出现时间,通常要求≤5秒。
-
- 温度/湿度:高低温试验箱中循环测试(-20℃~60℃,湿度95%),持续48小时,检测数据漂移。
- 防水防尘:依据IP等级(如IP67)进行喷淋、浸水及粉尘测试,确保内部元件无渗漏。
-
- 存储容量:连续模拟降雨72小时,检查是否存在数据丢失或覆盖异常。
- 传输稳定性:通过GPRS/4G模块上传数据至服务器,测试丢包率(应<1%)与实时性(延迟<60秒)。
-
- 续航测试:满电状态下连续工作,记录可持续时间(如≥30天)。
- 低电压保护:模拟电压降至阈值时,是否自动保存数据并关机。
-
- 翻斗动作测试:手动触发翻斗5000次,观察是否卡顿或计数误差增大。
- 振动试验:模拟运输振动(频率5-50Hz,加速度5m/s²),检测结构松动或功能异常。
-
- 校准周期:依据JJG 524-2018《雨量计检定规程》,每年至少一次现场校准。
- 重复性测试:固定雨量(如20mm)多次模拟,计算标准差(应≤2%)。
三、检测工具与设备
- 标准降雨模拟器、微量注射泵、高低温试验箱、振动台、万用表、数据记录分析软件等。
四、检测意义
上一篇:光学含沙量测量仪检测下一篇:电波(雷达)流速仪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16
175
158
176
172
173
183
176
174
189
181
169
173
171
165
166
174
171
179
178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