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检测项目详解
亚麻与涤纶混纺本色纱因其兼具天然纤维的吸湿透气性和合成纤维的耐磨抗皱性,被广泛用于高端服装、家纺及工业织物领域。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行业标准及客户需求,需通过系统性检测对纱线性能进行全面评估。检测过程需依据GB/T 2910、ISO 1833等纺织品混纺成分分析标准,并结合物理性能测试方法,重点关注以下核心项目。
一、混纺比例检测
混纺比例直接影响纱线性能,需通过化学溶解法或显微镜法测定: 1. 化学溶解法:利用亚麻(纤维素)与涤纶(聚酯纤维)在不同试剂中的溶解性差异,通过称重计算占比,误差需控制在±1.5%以内; 2. 显微镜投影法:根据纤维纵向形态特征(亚麻横节竖纹、涤纶光滑圆柱)进行计数统计,适用于高精度要求场景。
二、物理性能检测
物理指标是纱线品质的核心参数: 1. 断裂强力与伸长率:使用电子织物强力机(如YG061F)测试,单纱断裂强力应≥8.5cN/tex; 2. 捻度均匀性:通过退捻法测定公制捻度,偏差不超过±10%; 3. 条干均匀度:采用电容式条干仪检测CV值,要求≤15%(Uster标准); 4. 毛羽指数:纱线表面1mm以上毛羽数需≤150根/10m。
三、功能性指标检测
针对混纺纱的特殊应用需求,需额外测试: 1. 回潮率:亚麻吸湿性强(标准回潮率12%),需控制涤纶含量对整体吸湿性的影响; 2. 耐摩擦色牢度:本色纱虽未染色,但需预检以防后续加工出现色差,干摩≥4级,湿摩≥3级; 3. 纤维长度与细度:亚麻纤维长度离散度大,需采用光学投影仪测量有效长度占比。
四、外观疵点检验
通过验纱机(如YG172A)在标准光源下检测: 1. 纱疵分级:A3级有害纱疵(如大肚纱、棉结)每10万米不超过20个; 2. 结头质量:手工打结需满足GJB 733A要求,结头直径不超过纱径1.5倍。
以上检测需在温度20±2℃、湿度65±3%的标准环境下进行,样品需预调湿24小时。通过系统性检测可精准优化纺纱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符合FZ/T 12007-2021《亚麻涤纶混纺本色纱》等行业标准,为后续织造提供质量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