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氧化镁膨胀剂检测项目及方法
混凝土用氧化镁膨胀剂是一种通过氧化镁水化反应产生体积膨胀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提高结构密实性和抗裂性。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需通过严格检测确保性能达标。检测项目需覆盖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及膨胀特性等关键指标,主要依据国家标准《GB/T 23439-2017 混凝土膨胀剂》及相关规范执行。
一、关键检测项目与要求
1. 氧化镁(MgO)含量测定
通过化学滴定法(EDTA法)或X射线荧光分析,测定膨胀剂中氧化镁的质量百分比。根据标准要求,MgO含量需≥85%(按干燥基计),过低可能导致膨胀效能不足。
2. 活性指标检测
包括氧化镁的煅烧温度、水化反应速率及活性周期测试。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评估其在混凝土中的延迟膨胀特性,确保膨胀速率与水泥水化进程匹配。
3. 细度与粒度分布
采用筛分法(45μm方孔筛筛余量≤12%)或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颗粒级配。细度过大会影响分散性,过细则可能导致过早反应引发结构破坏。
4. 安定性测试
参照水泥安定性试验方法(沸煮法),检测膨胀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体积稳定性,避免后期异常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
二、膨胀性能专项检测
1. 限制膨胀率试验
按标准条件(20±2℃、RH≥95%)养护试件,分别在3d、7d、28d测量纵向膨胀率。合格产品7d膨胀率应≥0.025%,28d不得高于0.10%且不出现回缩。
2. 自由膨胀率测试
采用无约束试模检测最大膨胀值,评估材料在无限制状态下的膨胀潜力,需与工程实际约束条件匹配分析。
三、其他重要检测项目
1. 化学成分分析
检测氯化物、硫化物及碱含量(Na2O+0.658K2O≤0.75%),防止有害成分引起钢筋锈蚀或碱骨料反应。
2. 储存稳定性试验
模拟长期储存(通常6个月)后检测性能衰减情况,要求膨胀率变化率≤15%,确保材料在有效期内的可靠性。
通过上述系统化检测,可全面评价氧化镁膨胀剂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为混凝土工程提供科学的质量保障依据。检测机构需具备CMA/ 资质,并严格遵循标准规定的温湿度、试件制备及仪器校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