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用井下织物芯阻燃输送带检测的重要性
煤矿井下生产环境复杂,存在高温、高湿、易燃易爆等安全隐患,作为煤炭运输核心设备的阻燃输送带,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织物芯阻燃输送带因其优异的抗拉强度、柔韧性和阻燃特性,成为煤矿井下运输系统的首选材料。然而,长期在恶劣工况下使用可能导致输送带性能退化,因此需通过系统性检测验证其阻燃性、机械强度、导电性能等关键指标,确保符合GB/T 7984-2013《煤矿用阻燃输送带》及MT 914-2008《煤矿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等行业标准要求。
核心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1. 阻燃性能检测
依据标准MT 914进行燃烧试验,包括表面燃烧、滚筒摩擦燃烧及酒精喷灯燃烧测试。要求输送带在移除火源后60秒内自熄,且燃烧长度≤250mm,不得出现熔融滴落现象。阻燃层氧指数需≥28%,关键指标直接影响井下防爆安全性。
2. 织物芯层物理性能检测
采用拉力试验机测试纵向全厚度拉伸强度(≥1000N/mm)、参考力伸长率(≤4%)及层间粘合强度(≥4.5N/mm)。通过剥离试验评估覆盖胶与织物芯的粘合质量,确保带体在重载冲击下不发生分层断裂。
3. 导电性能检测
使用表面电阻测试仪测量输送带上下表面电阻值,要求≤3×10^8Ω,防止静电积聚引发瓦斯爆炸。同时检测体积电阻率(≤1×10^4Ω·m),确保及时导出摩擦产生的静电荷。
4. 耐老化与耐介质检测
模拟井下环境进行湿热老化(70℃×168h)、臭氧老化(50pphm×40℃×72h)及酸/碱溶液浸泡试验,检测拉伸强度保留率需≥85%,验证材料在腐蚀性环境中的耐久性。
5. 结构完整性检测
通过X射线探伤检测织物芯层分布均匀性,使用测厚仪测量覆盖胶厚度偏差(±0.5mm),并检查接头部位的抗剥离强度(≥原带体强度的90%),确保全带体结构可靠性。
检测流程与质量控制要点
检测需遵循"型式检验+周期检验"双轨制,新带投入前需完成全项型式试验,在用带每季度进行覆盖胶磨损量(≤50%)、边缘开裂(≤10mm)等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应配备环境温湿度控制系统(23±2℃/50±5%RH),关键项目需采用3个试样平行试验取平均值,确保数据准确性。
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可有效预防因输送带失效导致的跑偏、断带、火灾等事故,为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生产企业及使用单位应建立检测档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