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钛及钛合金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铸造钛及钛合金因其优异的强度重量比、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在航空航天、医疗植入、化工设备等领域广泛应用。然而,铸造工艺可能导致气孔、缩松、夹杂等缺陷,直接影响材料性能。因此,系统化的检测流程成为保障铸件质量的关键环节。根据GB/T 6614-2021《钛及钛合金铸件》和ASTM B367标准要求,检测需覆盖材料成分、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及表面质量等多维度指标。
一、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直读光谱仪(OE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精确检测钛基体中Al、V、Fe、O等合金元素含量,氧当量需控制在0.30%以下。对于医用钛合金(如Ti-6Al-4V ELI),需特别监控Fe≤0.25%、O≤0.13%的限值,确保符合ISO 5832-3植入物材料标准。
二、力学性能测试
按照ASTM E8标准进行拉伸试验,铸造TA2纯钛典型指标需达到抗拉强度≥345MPa,屈服强度≥275MPa,延伸率≥20%。采用布氏硬度计(HBW 10/3000)检测时,Ti-6Al-4V合金硬度应稳定在320-360HB范围内。冲击韧性测试(ASTM E23)需使用V型缺口试样,室温下冲击功不低于25J。
三、无损检测
X射线探伤(ASTM E94)可检测Φ0.5mm以上气孔缺陷,检测灵敏度应达到2-4%。对于复杂型腔铸件,采用工业CT扫描实现三维缺陷重构,层析分辨率需≤50μm。渗透检测(ASTM E165)须选用低硫氯型荧光渗透剂,裂纹检出长度阈值为0.8mm。
四、金相组织检测
依据GB/T 5168标准制备试样,观察α相、β相分布及晶界形态。铸造Ti-6Al-4V的典型组织应为片层状α+β结构,初生α相含量控制在15-45%。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测定β晶粒尺寸,平均值应≤200μm。电子探针(EPMA)用于检测α稳定元素(如Al)的偏析情况。
五、特殊性能检测
医疗植入物需进行ASTM F1877生物相容性测试,包括细胞毒性、致敏性等7项指标。航空铸件须通过850℃/2h高温持久试验,应力水平不低于200MPa。海水环境应用产品应进行28天盐雾试验(ASTM B117),腐蚀速率≤0.0025mm/a。
完整的铸造钛合金检测体系应包含上述核心项目,同时结合产品服役条件增加高温蠕变、疲劳寿命等专项测试。选用具备CMA/ 资质的实验室,确保检测数据满足AS9100航空质量体系或ISO 13485医疗器械标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