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与无机砷检测的重要性及常见检测项目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类金属元素,其无机化合物(如三氧化二砷、砷酸盐等)因毒性强、易蓄积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摄入过量的砷可能导致皮肤病变、神经系统损伤甚至癌症。而无机砷的毒性远高于有机砷,因此精准区分总砷和无机砷含量对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及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目前,砷检测已覆盖饮用水、食品、土壤、生物样本等多个领域,相关检测项目依据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旨在保障人类健康与环境安全。
常见检测项目及方法
1. 饮用水中的砷检测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饮用水中总砷限值为10 μg/L。检测通常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通过消解样品后定量分析。对高污染区域,还需单独检测无机砷形态(如亚砷酸盐和砷酸盐),常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
2. 食品中无机砷的专项检测
食品中的砷污染主要来源于土壤和水源,尤其稻米、海产品风险较高。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11-2014),谷物类食品无机砷限量为0.2 mg/kg,水产制品为0.5 mg/kg。检测需通过盐酸提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分离无机砷与有机砷,确保结果精准。
3. 土壤与沉积物中的砷筛查
针对工矿区或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规定砷的土壤风险筛选值为25-40 mg/kg(按土地用途分级)。检测采用微波消解结合ICP-MS技术,同时开展形态分析以评估生物可利用性。对于污染场地修复,还需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XRF)进行快速现场筛查。
4. 生物样本中的砷暴露评估
人体尿液和头发中的砷含量是评估慢性暴露的重要指标。临床检测常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或ICP-MS,检测限可达0.1 μg/L。尿液样本需区分无机砷代谢产物(如一甲基砷酸、二甲基砷酸),以排除食用海产品中有机砷的干扰。
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分析技术的革新,基于纳米材料的快速检测试纸、便携式荧光传感器等设备正在研发中,可在现场实现无机砷的即时筛查。此外,同位素稀释法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复杂基质中痕量砷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