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菌检测:原理、方法与应用
沉降菌检测是一种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空气中微生物的常规环境监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制药车间、医院手术室、食品生产车间、实验室等对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场所。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使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自然沉降到培养基表面,经过培养后统计菌落数量,以此评估空气的微生物污染水平。相较于浮游菌采样法,沉降菌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无需复杂设备等优势,尤其适用于日常环境监控和趋势分析。
沉降菌检测的主要项目与流程
沉降菌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关键项目:
1. 采样点设置:根据检测区域的面积、布局及洁净等级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如ISO 14698或GB/T 16294)布设采样点。一般每10-15平方米设置1个点,采样点需避开通风口和人员频繁活动区域,距离地面高度通常为0.8-1.5米。
2. 培养基暴露时间:将预先制备的琼脂培养基(如TSA或SDA)暴露于采样点,暴露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4小时,具体需结合环境洁净度调整。洁净区建议暴露时间不超过4小时,避免培养基脱水影响结果准确性。
3. 培养与计数:采样后立即封闭培养皿,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72小时(细菌)或20-25℃培养5-7天(真菌)。通过肉眼或菌落计数器统计每个培养皿的菌落形成单位(CFU)。
4. 结果计算与判定:根据公式“沉降菌浓度(CFU/皿·h)=菌落数/暴露时间”,结合行业标准(如GMP洁净室分级)判断是否达标。例如,A级洁净区沉降菌通常要求≤1 CFU/4小时。
注意事项与质量控制
为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性,需严格控制以下环节:培养基需通过无菌性验证;采样前后培养皿应保持密封;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防护服避免污染;定期进行培养基灵敏度测试;环境温湿度需符合标准(通常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此外,沉降菌检测结果需结合浮游菌、表面微生物等数据综合评估环境洁净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