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PET)复合纤维与棉混纺本色纱线检测要点解析
随着纺织行业对功能性、环保性纤维需求的提升,PTT/PET复合纤维与棉混纺纱线因其兼具聚酯纤维的弹力回复性、耐化学性与棉纤维的吸湿透气性而备受关注。对该混纺纱线的检测需覆盖原料特性、加工工艺质量及终端应用性能,以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如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及行业技术要求。检测项目需针对性解决复合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时的界面相容性、纱线均质化等问题,同时兼顾环保与安全指标。
一、成分分析与混纺比检测
通过化学溶解法(如使用75%硫酸溶解棉纤维)、显微镜观察法或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准确测定PTT/PET复合纤维与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需特别注意复合纤维中PTT与PET的双组分结构对溶解性测试的干扰,需采用梯度溶解法结合质量损失计算,确保混纺比误差≤1.5%。
二、物理性能检测
1. 强力测试:采用电子单纱强力机(依据GB/T 3916-2013)测定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目标值需满足混纺工艺设计要求,一般PTT/PET占比30%以上时断裂强力应≥12cN/tex;
2. 条干均匀度:通过电容式条干仪检测纱线CV值,控制范围需≤12%(32英支规格);
3. 毛羽指数:采用光电式毛羽测试仪,3mm以上毛羽数需≤120根/10m;
4. 捻度测试:按照GB/T 2543.1-2015测定捻系数,确保纱线结构稳定性。
三、色牢度与外观质量检测
虽然本色纱线未经染色,仍需检测:
1. 耐洗色牢度(GB/T 3921-2008):验证棉纤维在后续加工中的色泽稳定性;
2. 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0-2008):评估纱线表面光洁度;
3. 纱疵分析:采用乌斯特量子3型检测仪,重点监控细节、粗节、棉结指标,A1级纱线要求细节≤3个/km,棉结≤15个/km。
四、安全与环保指标检测
1. 甲醛含量(GB/T 2912.1-2009):要求≤20mg/kg;
2. pH值(GB/T 7573-2009):控制在4.0-8.5区间;
3. 可萃取重金属(GB/T 17593-2022):铅、镉等8项指标需符合婴幼儿用品标准;
4. 禁用偶氮染料(GB/T 17592-2011):检测限≤20mg/kg。
五、功能性附加检测
根据产品定位选择性开展:
1. 吸湿速干性(GB/T 21655.1-2008):测试芯吸高度、蒸发速率;
2. 抗起球性(GB/T 4802.1-2008):3级及以上为合格;
3. 静电性能(GB/T 12703.1-2021):表面电阻率需≤1×10^10Ω。
通过上述系统性检测,可全面评估PTT/PET/棉混纺纱线的加工适用性和终端使用性能,为纺织企业优化混纺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检测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复合纤维的热收缩差异对纱线结构的影响,建议结合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纤维热性能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