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外壳“t”保护的设备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在工业生产、矿山开采及化工等粉尘浓度较高的特殊环境中,采用粉尘外壳“t”防护等级(依据IEC 60529标准定义的防尘类别)的设备可有效防止固体颗粒物侵入。这类设备需通过系统性检测验证其防护性能,确保核心元器件在PM10以上的粉尘环境中保持正常运转。根据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规范要求,检测过程需重点关注密封结构完整性、材料抗老化性、机械强度等六大维度,同时需模拟粉尘浓度≥100mg/m³的极端工况进行动态验证。
一、外壳完整性检测
使用0.1mm精度塞尺对所有接缝部位进行间隙测量,要求可开启部件与壳体间的最大间隙≤1mm。采用氦质谱检漏法对焊接部位进行气密性测试,泄漏率应<1×10^-5 Pa·m³/s。针对电缆引入装置,需施加2倍额定截面积的拉力并维持1分钟,位移量不得超过2mm。
二、防尘性能实测
在标准试验箱内采用滑石粉作为测试介质,粉尘浓度维持(2±0.2)kg/m³。设备以额定功率连续运行8小时后,开盖检测内部积尘量:关键电路区域粉尘沉积密度≤0.1mg/cm²,非关键区域≤1mg/cm²。测试期间需同步监测设备温升,外壳表面温度不得超过环境温度+25℃。
三、机械冲击试验
依据IEC 60068-2-27标准,对设备六个基本面分别施加半正弦波冲击脉冲,峰值加速度300m/s²,持续时间6ms。试验后外壳不得出现目视可见的裂纹或变形,防护等级维持IP5X要求。
四、材料耐候性测试
将外壳样本置于紫外线老化箱中进行1000小时加速老化,辐照强度0.76W/m²@340nm。老化后材料拉伸强度保留率≥85%,缺口冲击强度下降≤20%。同时进行盐雾腐蚀试验,按GB/T 2423.17标准连续喷雾96小时,表面锈蚀面积比<0.1%。
五、通风系统验证
对于带强制通风的防尘设备,需测量进气口过滤装置压降值。在额定风量下,初始压差应<200Pa,加载标准试验粉尘(ISO 12103-1 A2细尘)后,容尘量达到100g时压差增量不超过初始值的300%。采用粒子计数器检测排气口粉尘浓度,粒径≥5μm的颗粒物浓度应<10个/m³。
六、长期运行监控
搭建模拟工况测试平台,设备在粉尘浓度(50±5)mg/m³环境中持续运行2000小时。期间每24小时采集振动频谱数据,轴承部位振动速度有效值应稳定在2.8mm/s以下。试验结束后复测防护性能,各项指标衰减量不得超过初始值的15%。
通过上述系统性检测,可全面评估粉尘外壳“t”保护设备的实际防护效能。检测机构需配备激光粒度分析仪、环境模拟舱等专业设备,检测人员应持有ATEX认证资质。企业应建立每12个月的周期性检测制度,特别是在设备经过维修、改造或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后,必须重新进行防护等级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