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糖分检测的检测项目详解
原糖作为食品工业及制糖行业的重要原料,其糖分含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加工工艺及市场价值。原糖主要来源于甘蔗或甜菜,在初步加工后保留了大量天然成分,但也可能因原料差异、提取工艺或储存条件等因素导致成分波动。因此,原糖分检测成为保障品质的核心环节,涉及多个关键指标的精准测量。通过科学检测,可优化生产工艺、确保食品安全,并为后续精炼糖的生产提供数据支持。以下将详细解析原糖分检测中的核心项目及其技术要点。
1. 蔗糖含量检测
蔗糖是原糖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直接影响产品等级。检测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旋光法,通过标准曲线定量分析。HPLC法精度高,可区分蔗糖与其他糖类;旋光法则利用蔗糖的旋光特性快速测定,适合批量检测。检测结果需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如GB 317-2018),一般要求原糖中蔗糖含量不低于97%。
2. 还原糖检测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是制糖过程中未完全转化的产物。采用斐林试剂法或酶法进行测定,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色物质,经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值。原糖中还原糖含量过高会导致产品易吸潮结块,检测值通常需控制在0.1%以下。
3. 总糖分检测
通过酸水解将非还原糖转化为还原糖后,采用兰-埃农法(Lane-Eynon)测定总糖分。该指标反映原糖中所有可转化糖类的总和,是评估原料利用效率的关键参数,检测结果需与蔗糖含量形成数据对照。
4. 水分含量检测
使用烘箱干燥法或卡尔费休水分仪测定,要求原糖水分含量≤0.06%。水分过高会加速微生物繁殖及糖分分解,影响产品稳定性。检测时需严格控制温度(105℃±2℃)以避免糖分焦化。
5. 杂质检测
包括可见异物(如纤维、泥沙)和灰分检测。采用重量法测定灰分(550℃马弗炉灼烧),要求灰分≤0.15%;而机械杂质则通过溶解过滤后残渣称重评估,确保不影响后续精炼工艺。
6. pH值检测
原糖溶液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储存稳定性。使用pH计测定10%糖液的数值,正常范围应在6.0-7.5之间。异常pH值可能反映加工过程中的酸碱处理不当或微生物污染。
7. 重金属及污染物检测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铅、砷、镉等重金属,同时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指标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GB 13104-2014)的限量要求。
8. 微生物指标检测
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霉菌酵母菌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原糖虽因高渗透压环境微生物风险较低,但需防范运输或储存中二次污染,特别是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零检出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