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六(HCH)检测技术详解
一、六六六(HCH)简介
二、检测项目
-
- 定义:所有异构体(α-HCH、β-HCH、γ-HCH、δ-HCH)的总和。
- 意义:评估环境中六六六污染的整体水平。
-
- 特性:热力学稳定,自然降解缓慢,易通过大气远距离迁移。
- 检测重点:判断污染来源及历史残留。
-
- 特性:毒性最强,生物蓄积性高,易在脂肪组织中富集。
- 检测重点:食品安全和生物毒性评估的核心指标。
-
- 特性:曾作为主要杀虫剂成分,半衰期较其他异构体短。
- 检测重点:监测违规使用或历史残留。
-
- 特性:工业产品中占比较低,但环境风险仍需关注。
-
- 检测对象:五氯环己烷(PCCH)等降解产物,评估生态转化风险。
-
- 结合有机氯农药(如DDT)联合检测,分析复合污染特征。
三、检测方法
-
- 原理:利用气相色谱仪分离不同异构体,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定量分析。
- 适用样品:土壤、水体、农产品、生物组织。
- 检出限:0.01–0.1 μg/kg(依基质不同)。
-
- 优势:高灵敏度、抗基质干扰,适用于复杂样品(如油脂类食品)。
- 标准方法:EPA 8270E、GB/T 5009.19(中国)。
-
- 适用场景:热稳定性差的代谢产物检测。
四、检测流程
-
- 环境样品:土壤(0–20 cm表层)、水体(避光冷藏)。
- 食品样品:肉类(去脂肪)、果蔬(全果或可食部分)。
- 储存条件:-20℃避光保存,防止降解。
-
- 提取:索氏提取(土壤)、液液萃取(水体)、加速溶剂萃取(ASE)。
- 净化:硅胶柱层析、凝胶渗透色谱(GPC)去除脂类干扰。
-
- 色谱条件: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
- 升温程序:80℃(1 min)→20℃/min→280℃(10 min)。
-
- 空白对照:每批次样品均做实验室空白和现场空白。
- 加标回收率:控制在80–120%,确保数据可靠性。
五、应用领域
-
- 土壤/沉积物:评估污染历史及修复效果。
- 水体:追踪工业排放或农业渗滤。
-
- 农产品:监控MRLs(最大残留限量,中国标准:0.05 mg/kg)。
- 畜禽产品:检测脂肪组织中的蓄积量。
-
- 生物监测:血液/母乳中β-HCH含量反映人体暴露水平。
-
- 生态毒理学:研究食物链传递与生物放大效应。
六、法规与标准
- 中国: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HJ 835-2017《土壤有机氯农药测定》。
- 国际:EPA Method 8081B(美国)、EU Regulation 396/2005(欧盟)。
七、检测意义
-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预防慢性中毒(如神经毒性、致癌性)。
- 履行国际公约义务,打击非法生产和使用。
- 为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数据支持,助力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山野菜感官检测下一篇:总酸(以乳酸计)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2
18
11
11
11
12
8
12
10
13
16
11
10
15
9
12
12
12
11
1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