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泽检测
- 标准值:呈现品种特有颜色(如蕨菜翠绿、蒲公英嫩黄)
- 异常判定:褐变>15%表面面积/黄化斑>3处/霉变着色
- 检测方法:D65标准光源下45度角目测
- 形态完整度
- 茎叶完整率标准:特级≥95%,一级≥90%
- 破损类型鉴别:机械损伤(断面新鲜)vs 病理损伤(边缘褐变)
- 基础气味评价
- 正常特征:清新植物香气(挥发性萜烯类物质特有气息)
- 异常类型:酸败味(脂肪酸氧化)、霉味(青霉代谢物)、土腥味超标(β-紫罗兰酮含量异常)
- 触觉检测
- 鲜嫩度:茎秆可弯折角度>120°(嫩)/<60°(老)
- 弹性测试:指压后复原时间<3秒(新鲜)
- 纤维化程度:纵向撕扯阻力>500g(老茎)
- 味觉指标
- 苦味阈值:木犀草素浓度<0.02mg/g(多数品种)
- 涩感评估:单宁析出致口腔收敛时间<8秒
- 异味鉴别:重金属超标(金属余味)、农药残留(麻舌感)
- 检测环境控制
- 温度:20±2℃
- 湿度:50±5%RH
- 光照:1000-1200 lux中性光
- 感官小组要求
- 成员构成:5名以上持证感官评价师
- 前置准备:检测前2小时禁食刺激性食物
- 检测规程:双盲法检测/独立评分/结果复核
- 时间控制
- 采后检测窗口期:≤4小时(常温)/≤12小时(4℃冷藏)
- 异常样本处理
- 建立参照样本库:涵盖10种常见劣变类型
- 临界值样本复检:采用三角测试法确认
- 智能辅助系统
- 计算机视觉检测:颜色空间分析(HSV模型中H值波动<5)
- 电子鼻技术: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匹配度>92%
- 质构分析仪:穿刺强度0.3-0.7N/mm²达标区间
上一篇:酸价(以油脂计)检测下一篇:六六六(HCH)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6
8
7
5
5
5
7
9
8
8
7
12
11
10
15
18
14
15
17
15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