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青鱼、草鱼、鲢、鳙、鲤的检测项目与技术规范
一、理化与新鲜度检测
-
- 检测意义:反映鱼肉腐败程度,新鲜鱼的TVB-N值应≤15 mg/100g(GB 2733-2015)。
- 方法:半微量定氮法或自动凯氏定氮仪。
-
- 标准:新鲜鱼肉pH为6.5~7.0,腐败后因蛋白质分解,pH可能升至7.5以上。
-
- 适用鱼类:青鱼等高蛋白鱼类易腐败产生组胺(限量≤40 mg/kg)。
二、污染物残留检测
-
- 必检项:铅(≤0.5 mg/kg)、镉(≤0.1 mg/kg)、甲基汞(≤0.5 mg/kg)、无机砷(≤0.1 mg/kg)(GB 2762-2022)。
- 检测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 抗生素类:喹诺酮类(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类等(依据GB 31650-2021)。
- 禁用药物: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检出限0.5 μg/kg),氯霉素(不得检出)。
- 方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
- 有机磷类(敌百虫、毒死蜱)、拟除虫菊酯类等,检测限需符合GB 2763-2021。
三、微生物安全检测
-
- 标准:新鲜鱼肉需≤5×10⁵ CFU/g(GB 10136-2015)。
-
- 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B 29921-2021要求不得检出)。
- 检测方法: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结合PCR鉴定。
四、寄生虫及生物毒素检测
-
- 重点对象: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异尖线虫等(需显微观察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
- 藻类毒素(如微囊藻毒素):富集于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液相色谱法检测。
五、非法添加物筛查
-
- 非法用途:不法商贩用于防腐漂白(禁用)。
- 检测: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检出限≥10 mg/kg)。
-
- 如碱性橙Ⅱ、苏丹红等,通过LC-MS/MS筛查。
六、标签与真实性检测
- 物种鉴定
- 目的:防止以低价鱼冒充高价鱼(如普通鲤假冒“黄河鲤”)。
- 方法:DNA条形码技术(COI基因序列分析)。
检测流程与标准依据
- 采样规范:按GB/T 30891-2014要求取肌肉、内脏等代表性部位。
- 判定标准:依据GB 2733(鲜冻水产品)、GB 31650(兽药残留)、NY 5070-2002(无公害水产品)等。
结语
上一篇: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检测下一篇:二苯并[a,h]芘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