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清洗效果检测
-
- 方法: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清洗表面是否存在可见残留物(如血渍、组织碎片、颗粒物等)。
- 标准:表面应无肉眼可见污染物(依据ISO 15883-1:2006)。
-
- 方法:使用微粒计数器或滤膜过滤法(如收集冲洗液中的颗粒,测定粒径和数量)。
- 标准:颗粒残留量需符合设备洁净度等级要求(如医用器械颗粒数≤5μm的颗粒数需≤100个/mL)。
-
- 方法:在污染物中加入荧光物质,清洗后通过紫外线灯或荧光光度计检测残留。
- 应用:适用于复杂管腔器械(如内窥镜)的清洗验证。
二、化学残留检测
-
- 方法:离子色谱法(IC)或电导率检测,定量分析冲洗液中残留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标准:残留浓度≤1 ppm(依据制药行业GMP要求)。
-
- 方法:总有机碳分析(TOC)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冲洗液中有机物含量。
- 应用:验证清洗程序对油脂、蛋白质等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 方法:pH试纸或电子pH计测量冲洗液酸碱度,确认是否与纯水pH(5.0~7.0)一致。
- 意义:避免酸碱残留导致设备腐蚀或产品污染。
三、微生物负载检测
-
- 方法:超声震荡法剥离表面生物膜,通过菌落计数或ATP生物荧光法评估残留微生物。
- 标准:灭菌前的生物负载需≤10³ CFU/件(ISO 11737-1:2018)。
-
- 方法:鲎试剂法(LAL)检测冲洗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 应用:关键用于注射器具或制药管道,内毒素限值通常≤0.25 EU/mL。
四、冲洗过程参数验证
-
- 方法:安装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实时监测冲洗水压(如≥0.2 MPa)及流量(如≥2 L/min)。
- 意义:确保冲洗动力满足污染物冲刷需求。
-
- 方法:记录冲洗水温(如60~90℃)及持续时间,验证热力清洗效果。
- 标准:依据设备设计参数(如ISO 15883-5对热力清洗的要求)。
五、模拟污染与挑战性测试
-
- 方法:使用标准化的模拟污染物(如蛋白质、血液替代物、微生物孢子等)涂布器械表面,冲洗后检测残留量。
- 案例:ASTM F3208-17推荐的医用器械清洗效果测试流程。
-
- 方法:连续多次冲洗同一设备,评估清洗效果的一致性。
六、检测频率与报告要求
- 频率:首次验证(设备启用时)、定期验证(如每季度)、异常情况后(如清洗故障)。
- 报告内容:检测方法、仪器型号、结果数据、合格判定及操作人员签名。
七、参考标准
- 医疗器械:ISO 15883系列、ASTM F3208、FDA《清洗验证指南》。
- 制药行业:GMP附录《确认与验证》、USP <1072>。
- 工业设备:ASME BPE(生物加工设备标准)。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9
10
11
9
12
14
14
13
16
18
16
15
18
21
19
17
21
19
17
1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