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级配(筛分析)检测技术解析
一、检测项目及定义
-
- 定义:材料中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跨度范围。
- 检测方法:通过多层标准筛(如0.075mm、0.15mm、0.3mm…至75mm)逐级筛分,称量各筛余质量。
- 意义:判断材料是否符合工程要求的粒径区间(如粗骨料应满足混凝土级配范围)。
-
- 通过率:某一粒径下通过筛孔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 累计筛余率:所有大于当前筛孔的颗粒质量总和占比。
- 核心指标:需绘制级配曲线,验证是否符合规范(如砂的细度模数FM=2.3~3.0)。
-
- 公式:FM =(累计筛余率之和)/100,仅适用于砂的粗细程度评价。
- 分类:FM < 2.2(细砂)、FM=2.2~3.0(中砂)、FM>3.0(粗砂)。
-
- Cu = D60/D10,反映颗粒分布范围(Cu>5为级配良好)。
- Cc = (D30)²/(D10×D60),判断级配连续性(Cc=1~3为连续级配)。
-
- 定义:筛余量≤5%的最小筛孔尺寸。
- 控制要求:如混凝土粗骨料Dmax≤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
二、检测流程关键步骤
-
- 依据标准(如GB/T 14684《建筑用砂》)缩分至代表性试样(如砂样500g)。
- 烘干至恒重,消除水分干扰。
-
- 按筛孔从粗到细叠放筛具,机械振动或手动筛分10~15分钟。
- 精确称量各筛余质量,计算通过率并绘制级配曲线。
-
- 根据目标规范(如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判断级配是否符合要求。
- 示例:沥青混合料用砂需满足0.6mm筛通过率达15%~30%。
三、工程应用与意义
-
- 混凝土骨料:级配不良会导致孔隙率增加,降低强度和耐久性。
- 路基填料:Cu>5且Cc=1~3的连续级配可提高压实度。
-
- 通过调整不同粒径颗粒比例,实现最优密实度(如间断级配用于高强混凝土)。
-
- 检测砂的FM是否在2.3~3.0,避免细砂增加水泥用量或粗砂引起离析。
四、注意事项
- 筛具校准:定期校验筛孔尺寸,防止磨损导致误差。
- 筛分时间:过短(颗粒未充分分散)或过长(颗粒破碎)均影响结果。
- 环境控制:湿度>85%时需烘干样品,避免结团。
五、
上一篇: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氯乙烯管材检测下一篇:细骨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6
16
17
15
23
19
22
16
21
18
13
18
14
20
18
17
24
22
25
2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