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增白剂检测:核心项目与技术解析
一、荧光增白剂检测的核心项目
-
- 紫外灯(365nm)照射法 通过紫外灯直接观察样品表面是否呈现蓝白色荧光,初步判断荧光增白剂存在。适用于纺织品、纸张等表面残留筛查,但无法区分具体种类。
- 荧光分光光度法 通过测定样品在特定激发波长(通常340-380nm)下的荧光发射光谱(430-460nm),确定荧光特性,可用于初步鉴别增白剂类型。
-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采用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通过紫外检测器(343nm)或荧光检测器(Ex 365nm, Em 435nm)定量分析。可检测常见FWAs(如联苯乙烯类、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检出限低至0.1 mg/kg。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 适用于复杂基质(如食品接触材料)中痕量FWAs的精准定量,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提高选择性,检出限可达μg/kg级。
-
- 红外光谱(FTIR) 通过特征官能团(如C=C、C=N、苯环振动)分析,辅助鉴别增白剂化学结构。
- 核磁共振(NMR)与高分辨质谱(HRMS) 用于未知FWAs的结构解析,确定分子式及取代基位置。
二、样品前处理技术
- 纺织品/纸张:剪碎后采用甲醇/水(70:30)超声萃取30分钟,离心过滤。
- 化妆品:加入正己烷去脂,甲醇萃取后过0.22μm滤膜。
- 食品包装材料:根据GB 31604.1-2015,采用乙醇、异辛烷等食品模拟物进行迁移实验。
三、检测标准与法规
标准号 | 适用范围 | 核心方法 |
---|---|---|
GB/T 39386-2020 | 纺织品荧光增白剂 | HPLC-荧光检测法 |
ISO 21474-2:2021 | 纸制品中FWAs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EU 10/2011 | 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限量 | LC-MS/MS(限值0.01 mg/kg) |
四、检测难点与解决方案
-
- 问题:日化产品中表面活性剂干扰HPLC分离。
- 方案:采用固相萃取(SPE)净化,如C18柱或HLB柱富集目标物。
-
- 问题:FWAs常以同系物混合物形式存在(如DSBP、DAS1)。
- 方案:优化色谱梯度(如乙腈-水从50%升至90%),结合MS/MS碎片离子差异区分。
五、技术进展
- 新型吸附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s)用于选择性富集FWAs,提升检测灵敏度。
- 便携式荧光传感器:基于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效应,实现现场快速筛查(检出限1 mg/L)。
六、总结
上一篇:苏丹红(苏丹红Ⅰ、Ⅱ、Ⅲ、Ⅳ)检测下一篇:甲醛次硫酸氢钠(以甲醛计)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54
215
190
203
197
204
210
201
207
217
203
199
198
203
197
195
210
199
209
202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