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丹红Ⅰ(Sudan I,C₁₆H₁₂N₂O)
- 苏丹红Ⅱ(Sudan II,C₁₈H₁₆N₂O)
- 苏丹红Ⅲ(Sudan III,C₂₂H₁₆N₄O)
- 苏丹红Ⅳ(Sudan IV,C₂₄H₂₀N₄O)
-
- 食品类:辣椒粉、辣椒油、调味酱、方便面调料包、鸭蛋黄等;
- 工业品:蜡、油脂、溶剂等(需区分合法用途与非法添加)。
-
- 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0):不得检出(检出限通常为0.01-0.1 mg/kg);
- 欧盟法规(EC No 1881/2006):严格禁止在食品链中使用。
-
- 样品提取:使用正己烷、乙腈或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通过振荡、超声或索氏提取法分离脂溶性苏丹红;
- 净化步骤:采用固相萃取(SPE)、凝胶渗透色谱(GPC)或QuEChERS法去除油脂、蛋白质等干扰物。
-
-
- 原理:基于苏丹红的极性差异,通过C18色谱柱分离,紫外-可见检测器(UV-Vis)在478 nm(苏丹红Ⅰ)、520 nm(苏丹红Ⅳ)等特征波长下定量分析;
- 特点: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0.005 mg/kg),适用于常规实验室检测。
-
- 原理:通过质谱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苏丹红的特征离子碎片(如苏丹红Ⅰ的母离子m/z 249→156)进行定性和定量;
- 特点:抗干扰能力强,可同时检测多种苏丹红类型,检出限低至0.001 mg/kg。
-
- 免疫层析试纸条:基于抗原-抗体反应,10分钟内完成初筛,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灵敏度约0.1 mg/kg);
- 拉曼光谱法:通过苏丹红的特征光谱峰实现无损检测,但需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优化准确性。
-
-
- 中国标准:GB/T 19681-2005《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
- 国际标准:ISO 17234-1(皮革中苏丹红检测)、EN 14621(食品检测)。
-
- 低浓度残留:食品中苏丹红添加量极低(ppm级),需高灵敏度仪器;
- 基质干扰:油脂、色素等成分可能掩盖目标信号;
- 假阳性:天然色素(如辣椒红素)可能干扰检测结果。
-
- 改进前处理:采用基质分散固相萃取(MSPD)或分子印迹技术(MIT)提高选择性;
- 仪器联用:HPLC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联用,通过光谱比对减少误判;
- 质谱确认:LC-MS/MS作为确证方法,避免假阳性/假阴性。
- 食品安全监管:用于市售食品的抽检,防范非法添加行为;
- 企业自检:食品生产链中原料和成品的质量控制;
- 进出口检验:符合国际食品贸易的安全标准要求。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European Commission. 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 1881/2006.
- 张某某等. 食品中苏丹红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分析化学, 2020, 48(5): 689-697.
上一篇:大体型人群办公椅检测下一篇:荧光增白剂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54
215
191
203
198
204
210
202
207
217
204
199
204
203
198
195
210
199
209
202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