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依据标准
- 国内标准
- GB 3836.1-2021《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 GB 3836.2-2021《爆炸性环境 第2部分:隔爆外壳“d”保护设备》
- GB/T 14711-2013《中小型旋转电机通用安全要求》
- 国际标准
- IEC 60079-0:2017《爆炸性环境 通用要求》
- IEC 60079-1:2014《隔爆外壳“d”》
二、关键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1. 隔爆结构完整性检测
-
- 材质验证:隔爆外壳需采用不低于HT250灰铸铁或等效强度的金属材料(如铸钢、不锈钢)。
- 压力试验:通过1.5倍参考压力(参考压力≥1MPa)的水压试验,保持10秒无裂纹或永久变形。
- 冲击试验:外壳需承受7J能量的摆锤冲击(模拟机械碰撞风险),试验后无影响隔爆性能的损伤。
-
- 间隙(i)与长度(L):根据电机容积和可燃气体类别(如I类煤矿甲烷),需满足GB 3836.2规定的最大值(例如:平面接合面L≥12.5mm,i≤0.3mm)。
- 粗糙度:接合面表面粗糙度Ra≤6.3μm,防止因表面缺陷导致火焰传播。
- 紧固件防松措施:螺栓需采用沉头或护圈结构,施加不低于1.2倍额定扭矩的防松测试。
2. 温度特性试验
- 温升试验 在额定负载下运行至热稳定状态,绕组温升不超过绝缘等级限值(如F级绝缘≤105K),避免过热引燃爆炸性气体。
- 表面温度测试 最高表面温度(含接线盒)须低于爆炸性气体的温度组别(如T1组≤450℃,T3组≤200℃),并留有至少50℃安全裕度。
3. 电气安全性能检测
- 绝缘电阻测试 常温下绕组对地绝缘电阻≥50MΩ(500VDC兆欧表),湿热试验后(40℃、93%RH、48h)≥1.5MΩ。
- 耐压试验 绕组与接地端子间施加2Un+1000V(最低1500V)工频电压1分钟,无击穿或闪络。
- 保护装置验证 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动作值需与电机铭牌参数匹配,重复3次动作试验均需可靠触发。
4. 环境适应性试验
- 湿热试验 依据GB/T 2423.4,完成6周期交变湿热试验(40℃→60℃、95%RH),试验后绝缘电阻和耐压性能达标。
- 防护等级验证(IP) 通过IP54及以上测试:防尘试验(直径1mm金属丝不进入)、防水试验(淋水角度0°~180°,流量10L/min持续10分钟)。
5. 非检测项目但需核查的关键项
- 技术文件审查 检查防爆合格证、图纸(含隔爆参数)、材质证明等文件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铭牌与警告标识 需明确标注防爆标志(如Ex d I Mb)、温度组别、出厂编号等信息,警告标识禁止带电开盖。
三、检测周期与维护建议
- 出厂检测:每台电机需100%完成隔爆结构、电气性能和温升测试。
- 定期检测:井下使用中每6个月进行一次绝缘电阻、接合面参数及保护装置检查。
- 大修后检测:更换绕组或外壳部件后,需重新进行耐压试验和隔爆参数复测。
四、常见不合格项与风险
- 隔爆面损伤:划痕或锈蚀导致间隙超标,可能引发爆炸传播。
- 紧固件缺失:螺栓未按设计要求安装,导致接合面无法有效密封。
- 温升超限:散热设计缺陷或过载运行,可能引燃可燃气体。
五、检测机构资质要求
上一篇:矿用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装置检测下一篇:煤矿用局部通风机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3
14
20
17
20
24
17
27
17
18
25
23
25
25
21
24
24
28
24
23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