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漏泄通信系统检测项目详解
一、硬件设备检测
-
- 物理状态检查:电缆外皮是否破损、老化,接头是否密封牢固,固定装置是否松动。
- 电气特性测试:使用网络分析仪测量电缆的衰减常数、驻波比及阻抗匹配,确保信号传输效率。
- 接地与屏蔽性能:检测电缆屏蔽层接地电阻(通常≤4Ω),避免电磁泄漏干扰。
-
- 增益与噪声系数:校准中继器的增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噪声系数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如≤3dB)。
- 电源稳定性:模拟电压波动(±10%),测试设备能否持续工作。
-
- 切换时间(≤10ms)及持续供电时长(如≥2小时),确保断电时系统无缝运行。
二、信号质量与覆盖检测
-
- 沿巷道每50米布点,使用频谱仪测量信号强度,确保最低场强≥-85dBm(依据GB 51031-2014)。
- 重点检测盲区(如转弯处、分支巷道)是否通过中继器补充覆盖。
-
- 误码率(BER):在最大传输距离下,误码率应≤1×10⁻⁶(语音)或≤1×10⁻⁹(数据)。
- 信噪比(SNR):语音通信需≥20dB,数据通信≥30dB。
-
- 模拟矿井反射环境,检测信号时延扩展是否导致码间干扰(ISI)。
三、安全与防爆性能检测
-
- 设备需符合GB 3836.1-2021标准,查验Ex标志(如Ex d I Mb)及防爆合格证。
- 隔爆面粗糙度(Ra≤6.3μm)、间隙(≤0.2mm)等参数是否达标。
-
- 测量电路火花能量(≤0.28mJ),确保在甲烷环境下无引燃风险。
-
- 接地电阻≤4Ω,浪涌保护器(SPD)启动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如1.5倍工作电压)。
四、环境适应性测试
-
- 高温(+40℃)、低温(-20℃)及湿度95%条件下,连续运行72小时验证稳定性。
-
- 依据IP65标准,检测设备在粉尘浓度30g/m³环境下的密封性能。
五、抗干扰与可靠性测试
-
- 工频磁场(100A/m)、射频场(3V/m)干扰下,系统误码率变化不超过10%。
- 模拟变频器、大功率电机启停时的瞬时脉冲干扰。
-
- 模拟电缆断裂或中继器故障,系统是否自动切换备用路径(如Mesh网络拓扑)。
六、软件与协议检测
-
- 测试与矿用监控系统(如KJ95N)的数据兼容性,确保Modbus/TCP等协议无丢包。
-
- 使用PESQ算法(ITU-T P.862)评估MOS分(≥3.8分为合格)。
七、维护与文档检查
-
- 系统能否实时上报故障节点(如电缆断点定位精度±10米)。
-
- 查验系统拓扑图、设备防爆证书、检测报告及维护记录。
检测标准与工具
- 参考标准:GB 51031-2014《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安全技术要求》、AQ 6210-2018《煤矿井下作业人员通信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 检测工具:场强仪(如Narda SRM-3006)、网络分析仪(Keysight PNA)、防爆检测仪(Ex专检设备)。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3
23
21
21
16
17
18
18
15
16
16
21
17
22
21
30
23
24
31
3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