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内标准基因检测:核心检测项目解析
一、检测项目的分类与功能
1. 转基因成分检测
- SSIIb(可溶性淀粉合成酶IIb):小麦基因组特有的单拷贝基因,用于排除非特异性扩增干扰。
- PKABA1(蛋白激酶基因):特异性标记小麦内源基因,辅助定量检测外源基因(如抗除草剂基因EPSPS)。 检测方法:
-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通过内标基因Ct值校准,计算外源基因的相对含量。
- 数字PCR(dPCR):无需标准曲线,直接实现绝对定量,检测限低至0.1%。
- 进口小麦的转基因标识验证;
- 国内品种的转基因安全认证。
2. 品种真实性鉴定
- SSR(简单序列重复)标记:如Xgwm、Xbarc系列标记,通过多态性分析构建品种DNA指纹。
-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基于小麦全基因组测序的高通量分型技术。 检测流程:
- 提取样本DNA并与内标基因(如SSIIb)比对验证提取质量;
- 利用SSR/SNP标记进行多态性扩增;
- 通过毛细管电泳或芯片技术生成品种特异性图谱。
- 中国“济麦22”与“矮抗58”的SSR标记差异显著,可快速鉴别;
- 欧盟品种数据库(CPVO)要求至少使用20个SSR标记进行品种登记。
3. 抗病/抗逆基因筛查
- 抗锈病基因:Lr34(叶锈病)、Sr2(秆锈病)、Yr36(条锈病);
- 抗逆基因:DREB(干旱响应因子)、TaHsfA6f(耐热基因)。 检测技术:
- KASP(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高通量检测SNP位点,适用于大规模群体筛查;
- 基因芯片:同时分析数百个抗性相关标记。
- 筛选携带Lr34的小麦品系,可减少叶锈病农药使用量30%以上;
- 耐盐基因HKT1;5的导入可提升盐碱地小麦产量15%~20%。
4. 品质相关基因分析
-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Glu-A1、Glu-B1、Glu-D1位点决定面团弹性;
- 硬度基因(Pina/Pinb):调控籽粒硬度,影响出粉率。 检测方法:
- SDS-PAGE电泳:分离谷蛋白亚基,确定基因型(如Glu-D1d型为优质强筋基因);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通过Pinb-D1标记筛选软质小麦品种。
- 高Glu-1评分的小麦品种(如“师栾02-1”)成为优质面包粉原料;
- 软质小麦(Pinb-D1b型)更适合制作蛋糕和饼干。
5. 种子纯度鉴定
- STS(序列标签位点)标记:基于内标基因的共显性标记,区分杂交种与亲本;
- 毛细管电泳多态性分析:通过峰图比对量化杂质含量(如<2%为合格)。
- 中国国家标准(GB/T 3543.5-1995)规定原种纯度≥99.9%,良种≥99.0%;
-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要求纯度检测样本量≥1,000粒。
6.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前景选择:针对目标基因(如抗赤霉病基因Fhb1)设计功能性标记;
- 背景选择: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筛选恢复受体亲本遗传背景。
- 中国农科院利用标记辅助选择育成“中麦895”,兼具高产与抗条锈病特性;
- CRISPR/Cas9编辑结合内标基因检测,精准敲除TaGW2基因以增大籽粒。
二、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高通量测序技术:基于小麦参考基因组(IWGSC RefSeq v2.1),全基因组重测序成本降至50美元/样本;
- 便携式检测设备:田间快速PCR仪(如Biomeme)可在30分钟内完成内标基因验证;
- AI辅助分析:深度学习模型(如CNN)自动识别电泳条带,准确率超99%。
三、总结
上一篇: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检测下一篇:四氯苯氧乙酸钠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