胍法新检测:核心检测项目详解
一、治疗药物监测(TDM)
-
- 优化个体化给药:通过测定血药浓度,避免剂量不足或过量。
- 评估依从性:确认患者是否规律服药。
-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灵敏度高,可区分胍法新与其代谢物。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金标准,精准定量痕量药物。
-
- 有效血药浓度:通常为1-4 ng/mL,但需结合临床反应调整。
二、药效学指标监测
-
- 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估24小时血压控制效果,尤其关注夜间血压下降。
- 静息心率:胍法新可能引起心动过缓,需定期记录。
-
- 使用标准化量表(如Conners量表)量化注意力、多动及冲动改善情况。
三、不良反应监测
-
- 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风险较高,建议监测卧立位血压变化。
-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嗜睡、口干(通过患者主诉及临床观察记录)。
- 胃肠道反应:便秘发生率达30%,需定期问诊。
-
- 肝功能:ALT/AST检测(药物经肝代谢,警惕肝毒性)。
- 肾功能:肌酐、eGFR评估(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四、代谢与药代动力学检测
-
- 胍法新主要经肝脏CYP3A4酶代谢,代谢物经肾脏排泄。
- 基因检测:CYP3A4/5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代谢速率,指导剂量调整。
-
- 肝损害患者:需降低剂量,监测ALT及血药浓度。
- 肾损害患者:eGFR<30 mL/min时减量50%,定期监测肌酐。
五、药物相互作用检测
-
- 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升高胍法新浓度,需TDM。
- 降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协同降压作用,增加低血压风险。
-
- 通过药物基因组学或体外代谢模型预测潜在相互作用。
六、适用人群与检测频率
-
- 难治性高血压、ADHD疗效不佳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多药联用者。
-
- 初始治疗:第1周及第4周检测血药浓度。
- 剂量调整或联用新药后:72小时内复查。
- 长期用药:每3-6个月评估肝肾功能及心电图(防心动过缓)。
七、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
- 提高疗效:TDM联合基因检测可减少“试药”盲目性。
- 降低风险:早期识别不良反应,避免严重低血压或器官损伤。
- 节约成本:减少住院及额外治疗费用。
结语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